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性色,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99啪,黄色亚洲一区网站入口,国产裸体裸拍在线观看,校花高潮喷水视频,天天操,天天摸,天天搞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吳耕民舊居
  吳耕民舊居坐落在慈溪市周巷鎮(zhèn)二塘村,為坐北朝南的三開間六架平屋,每間面寬3.8米,進深8米,檁、椽用材比較粗大。除東次間早年被拆外,其余保存尚好。2003年12月慈溪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吳耕民(1896-1991),原名潤蒼,周巷鎮(zhèn)二塘村人。1910年春,吳考入蔡元培任總理、徐錫麟任經學、魯迅執(zhí)教的紹興府中學堂。1915年9月又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國立北京農業(yè)專門學校(此校前身為京師大學堂,是當時我國唯一的一所農業(yè)高等院校),實現了學農夙愿,并改名為耕民。1917年吳耕民抵日本選學園藝,回國后在母校任農場實習和園藝教員,開始了他的園藝教育生涯。1921年春轉任南京高等師范學…[詳細]
云根書院
  云根書院云根書院位于政和縣城南青龍山上,臨近烈士陵園,每日都有眾多政和及外地游客登臨書院。新建的云根書院,遠遠望去,規(guī);趾,蔚為壯觀;書院建筑群是仿宋建筑風格,體現理學文化,格調高雅,風貌獨特,古色古香。沿著石階往上走,首先見到的是高高矗立的牌坊,書院內建筑群的主體有朱子閣、先賢祠、天光云影樓、碑廊以及朱熹雕像等部分,院內亭閣游廊、小橋流水和院外青山綠水相互映襯,書院更顯得氣宇軒昂。站在最高處的朱子閣上,臨風憑欄,山川河流、阡陌田疇、橋梁樓宇……熊城美景盡收眼底。書院總建筑面積1460平方米,工程于2004年8月動工,歷時3年,2006年10月竣工,包括公路等附屬工程建設,總投資達400余萬…[詳細]
子洲目連寺
  乏牛山位于瓜園則灣鄉(xiāng)政府駐地東北3公里處,顧名思義,該山高峻挺拔,耕犁和行走于此山的老黃牛也會困乏。因其山巔設“目連寺”,當地群眾亦稱之為目連山。據說,上世紀60年代初,國家曾在目連寺旁搭過一座高二丈余的木架,觀測人員借助望遠鏡上架遠眺,向東可以看到距此200余里的黃河,向南可以看到千里之遙的西安城?梢,此山名曰“目連”,亦實為“目連”。但是,“目連寺”之目連本文是“目犍連延”的略稱。目犍連延是古印度一位小伙子的名字,梵文的音譯,意譯為采菽氏,婆羅門種姓,是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稱神通第一!队厶m盆經》說他為救生母脫離餓鬼道而設盂蘭盆會,因此中國過去也流行目連救母的故事。南宋、明朝、清朝以…[詳細]
忠應廟(王安石紀念館)
  忠應廟,俗稱王安石廟,位于東錢湖鎮(zhèn)下水村(東錢湖東岸),1987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廟建于清嘉慶年間(1796-1826),為五開間四合院,硬山式建筑。忠應廟因年久失修,部分建筑損壞嚴重,于1986年進行全面修復,修復后的大廳正中塑有王安石泥彩坐像,兩邊廂房設有“王安石在鄞史跡陳列”![詳細]
毛票故居
  毛票故居位于德化水口鎮(zhèn)毛厝村。1943年,永德大特派員吳天亮以賣故衣為名來到毛厝村,進行秘密的革命工作,先后發(fā)展了毛票等一批中共地下黨員。毛票舊居——岐山堂遂成為吳天亮秘密開展抗日救亡宣傳的據點之一。1943年8月,毛票被選送到閩中特委在仙游上湖底舉辦的骨干學習班學習。學習結束后,與省委委員黃扆禹、永德大特派員吳天亮等回到毛厝,遵照省委指示,建立岐山堂地下交通聯絡站,然后開辟德化至大田武陵安的地下交通路線。11月間,吳天亮、毛票等人到大田武陵把林大藩的隊伍接到毛厝。隨后,黃國璋、郭永星等8位同志也來到毛厝。毛厝村成為仙、德、永、大地區(qū)革命活動的重要據點之一,岐山堂也一度成為游擊隊的重要交通站,…[詳細]
大庸革命烈士陵園
  大庸革命烈士陵園位于張家界市永定區(qū)崇文辦事處禾家山社區(qū)回龍觀。1985年3月,為了紀念大庸縣在新中國成立前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yè)犧牲的英烈,大庸縣政府決定在城東回龍觀頂修建大庸革命烈士陵園。從1986年9月動工修建至1999年底,先后建成烈士紀念塔,三臺回廊、四個憩亭、一公里簡易公路、安裝水電設施,陵園大門、陳列室、三處公廁,856.43 米圍墻,700米環(huán)山游道,辦公和職工宿舍以及綠化等。烈士主塔方柱形由三臺回廊、兩層塔座和主塔五級組成。塔高23米,兩臺塔高6.1米,正面寬6米,側面寬5.5米,塔尖用鎂鉛合金鑄造一個象征手屋鋼槍的立體圖形。主塔正面有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廖漢生親筆寫的“革命烈士紀念…[詳細]
衛(wèi)山烽火臺
  衛(wèi)山位于慈溪市觀海衛(wèi)城北一里許,縣志稱浪港山,又名西隴山。山本瀕海,船在此避風浪,遂以浪港得名。宋元之際設寨駐軍,此地已被視為要塞。明洪武二十年信國公湯和在此筑城置衛(wèi)。浪港山蜿蜒翔舞,連亙數里,自然成了衛(wèi)城之天然障庇,因此當地習稱衛(wèi)山。 衛(wèi)山烽火臺在衛(wèi)山之巔,是古代軍事上重要的通訊報警設施。觀海衛(wèi)下轄龍山、三山二所,明代沿海孤山峰頂多設烽火臺,衛(wèi)山烽火臺即為總臺。據《嘉靖觀海衛(wèi)志》記載:“總臺衛(wèi)北一里,西至西龍尾二里,東至向頭堠三里,五所(衛(wèi)內分前后左右中五所)發(fā)軍人十名守之!毙l(wèi)山烽火臺四周陡峭,堆土全部采用山土夯筑,平面呈長方形,上下呈梯形,底部邊長14米、寬10米,頂部邊長7米、寬5米,…[詳細]
啟明樓
  啟明樓位于饒平縣上饒鎮(zhèn)二善村樓子背自然村,始建于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坐東向西,呈圓形,直徑100米,占地總面積約7951平方米。二環(huán)圍,內圍前平房,后三層樓房,共分32開間,中心處辟有內埕,水井1口,-前平房,后二層樓房,共分48開間,門前池塘1口。石墻基,石構門樓,墻體由黃泥土夯筑,灰瓦屋面,屋面檐口均懸挑。該樓保存較好,外表美麗壯觀,是清末土樓建筑的典型代表,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2011年4月被饒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永春紅四軍標語
  1929年8月紅四軍進駐永春橫口、一都時,十分注重革命宣傳工作,沿途處處刷寫標語,張貼文告,散發(fā)傳單,宣傳革命道理和紅軍的宗旨。橫口和一都許多房子外墻上,至今仍保存著當年紅軍刷寫的許多革命標語,F在郭氏家廟墻上仍完好地保存著兩條紅軍標語:“國民黨勾結帝國主義,共產黨打倒帝國主義”、“都市是人類的墳墓,鄉(xiāng)村即我們的樂園”,后一條標語反映了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武裝經過血的教訓,深刻認識到只有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戰(zhàn)略方針,才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真理。另有刷寫于橫口鄉(xiāng)環(huán)峰村的“思義稅典”厝、進興堂的紅四軍標語,保存較為完好。“思義稅典”厝的標語有:“紅軍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打倒勾結帝國主義的國民…[詳細]
松田狀元祠
  狀元祠,又稱中溪彭氏宗祠。位于安福縣楓田鎮(zhèn)松田村松田組,東經114°4046.9〃,北緯27°2212.5。2002年5月16日公布為安?h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景泰庚午年(1450),彭琉負責建造,歷時五年。祠前為狀元坊,坊前為狀元坪,坪前為兩口風水塘,水塘前有條小溪,長年流水不息。宗祠三直二進二天井,硬山式,長46.5米,寬23米,總面積-.5平方米,規(guī)模巨大。前棟中間有大天井,兩邊是廂房。中棟飛檐翹角,兩邊與廂房相連。樓為鐘鼓樓,樓下為正堂,堂后木壁上雕有24孝圖。后棟寬敞,是春秋祭祀祖宗之享堂,有8根大柱豎立。上懸“惇敘堂”金色匾額。大柱上掛有明代楹聯一副:“兄狀元,弟會元,六年間,壓…[詳細]
龍山所城
  龍山所城位于慈溪市龍山鎮(zhèn)境內,明御倭苦戰(zhàn)地石塘山和伏龍山之間。據慈溪、鎮(zhèn)海二縣縣志記載,明洪武二十年信國公湯和以定海縣龍頭場石塘團之址筑城鑿池,建北門。永樂十六年都指揮谷祥將城增高八尺,再建東南西三門,上冠以樓,外羅月城,浚子池于城之外。城周圍三里一十七步,高二丈五尺,寬二丈,環(huán)置敵樓警鋪各二十,雉堞八百五十六,東南西三門之外構吊橋。城中建有所署、城隍廟、旗朵廟等,設正千戶、副千戶、鎮(zhèn)撫、百戶官員十六名,旗軍一千一百二十名。龍山所明代屬觀海衛(wèi)管轄,連同三山所組成一衛(wèi)二所、水火相濟的防倭體系。嘉靖年間倭寇騷擾,遍海為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四月,倭船23艘、倭賊1600余人登劫鳴鶴場,又倭…[詳細]
澄海丹砂古寺
  澄海丹砂古寺 位于澄海市蓮下鎮(zhèn)程洋崗村虎丘山西側。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后被倭寇焚毀。天啟四年(1624年)僧真聞重建。崇禎年間鄉(xiāng)宗伯黃錦,御史陳朗弼重修,后又毀。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僧得源募建,改觀音殿為藏經閣。至清康熙初遷海又毀?滴跏拍辏1680年)邑紳楊鐘岳帥僧如廣募修,二十三年由知縣王岱題匾額。古寺山門內設元帝樓,二十三年邑諸生鄭等重建,移神像于藏經閣,改祀文昌。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僧照賦重修后殿及僧房。明成化至弘治期間,住持僧道曾在該寺為潮汕民眾傳授武當拳,稱“結梅會”,以御倭寇襲擾。武宗年間停止拳類活動。后由潮州開元寺派僧來此住持。寺院為三進院落式布局…[詳細]
岳飛衣冠冢及岳霖墓
  岳飛衣冠冢及岳霖墓,在宜興市周鐵鎮(zhèn)彭干村庵前自然村。1985年1月宜興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岳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人,出身佃農,南宋抗金名將。建炎間任清遠軍節(jié)度使,任內力主抗金,屢立戰(zhàn)功。南宋紹興十二年以“莫須有”罪名冤死獄中。紹興三十二年平反,追謚“武穆”,寧宗時被追封為鄂王。據史料記載,宋建炎年間,岳飛曾多次駐軍宜興,抗擊金兵,剿平湖盜,深受地方百姓的愛戴。在岳飛、韓世忠等主戰(zhàn)派抗金將領多年的艱苦奮戰(zhàn)下,抗金戰(zhàn)爭取得了重大勝利,收復了被金軍侵占的大片土地。正當岳飛等準備整飭軍隊,奮起反擊,直搗金巢之際,以宋高宗趙構為首的投降派既擔心將領功大勢…[詳細]
紅軍“六甲之戰(zhàn)”遺址紀念碑
  1936年紅二、六軍團長征經過白子村一帶(原六甲),與追敵孫渡縱隊展開激戰(zhàn),殲敵400多人,贏得了紅軍渡過金沙江北上抗日的寶貴時間,史稱“六甲之戰(zhàn)”。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在毛澤東的率領下,粉碎敵人的圍追堵截,勝利到達陜北,同年11月,紅二、六軍團在賀龍、任弼時、肖克等同志的率領下,堅決執(zhí)行毛澤東的革命路線,實行北上抗日的戰(zhàn)略轉移,自湖南桑植出發(fā),突破敵人的-,轉戰(zhàn)湘黔邊境,徊旋烏蒙山中,甩開敵人,到達云南。1936年4月6日,紅二、六軍團勝利到達尋甸縣城,次日繼續(xù)西行,集結于柯渡、可郎一帶,敵人企圖從東、西、南三面包圍紅軍,紅軍總指揮部識破敵人的陰謀,六師返回阻擊,4月9日晨,在返回阻擊…[詳細]
大涵山橋
  大涵山橋位于鄞州區(qū)東吳鎮(zhèn)生姜村,2005年4月5日被公布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涵山橋位于鄞州區(qū)生姜漕村之間,橫跨于東吳河、小白河、大涵山港與后塘河交匯點上,橋與大涵山相連,故以山名橋。 此處河道縱橫,河面寬達50米,深2.5米以上,為東鄉(xiāng)河道最深之處,久旱不涸,水流清甘。大涵山橋就建在這五港交匯之處,山、水與橋相映,人行其間,有世外桃源之感。橋的近旁有史家灣村,山幽林茂,是一個精僻之地。南宋初,鄞縣學行皆優(yōu)的“八行先生”史詔就避居于此。其子孫有南宋朝呵呵有名的“一門三宰相”。 大涵山橋始建于唐代,明萬歷間重修,清道光、宣統間再修,為一座三孔、二墩(直豎)的石結構三眼平板橋。橋的中間欄板上題有…[詳細]
慈溪市革命烈士陵園
  慈溪市革命烈士陵園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慈溪市觀海衛(wèi)鎮(zhèn)白洋村湖口湖西山北坡,始建于1958年1月,1966至1982年間進行了3次改建,1985年慈溪縣人民政府又進行了較大規(guī)模的擴建,總占地面積約5,300平方米,是慈溪目前規(guī)模最大的烈士陵園。 陵園由大門、廣場、紀念碑、烈士墓群等組成。大門主體高4.6米,通寬8米,用青石砌筑,頂部用琉璃瓦覆蓋,呈廊檐式,額書“革命烈士陵園”六個大字,右側門柱刻“為有犧牲多壯志”,左側門柱刻“敢教日月換新天”。內門右為烈士生平陳列室。 瞻仰廣場占地面積約700平方米,地面由方形青石鋪筑,可容納200人左右列隊瞻仰。紀念碑位于廣場南端正中,高3.1米,寬1.2米,碑基…[詳細]
余姚龍泉寺
  據《光緒·余姚縣志·典祀》記載,龍泉寺,東晉咸康二年(336)建,唐會昌二年(842)廢,大中五年(851)重建,南宋建炎年間被毀。宋高宗因躲避金兵追蹤,途經余姚,登龍泉山,賜金重建龍泉寺。元至元十三年(1276)又毀,元貞元年(1295)重建。當時的龍泉寺規(guī)模較大,有彌陀閣、千佛閣、蟠龍閣、羅漢院、上方寺、中天院、東禪院、鎮(zhèn)國院、喚仙亭、更好亭、龍泉亭等。自山麓至絕頂殿閣儼然,背山面水,為一邑佳處。后因寺僧有不規(guī)行為,寺被百姓焚毀,至光緒間由尼姑募資重建。山門寺額“龍泉寺”三字為余姚書家楊積芳所書,字作歐陽詢體,筆力挺秀險勁。龍泉寺坐北朝南,背靠龍泉山,面臨姚江,自南至北沿中軸線依次為山門、…[詳細]
蔚斗小學舊址
  蔚斗小學舊址位于寧波市北侖區(qū)小港街道直街45號,1990年被區(qū)人民政府公布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 蔚斗小學由唐愛陸創(chuàng)建于1927年,后成為培養(yǎng)愛國主義思想的啟蒙小學,素有矗立蛟門的“紅色堡壘”之譽。該小學1931年遷校后,逐步建立起一支以共產黨員為核心的教師隊伍,對學生特別重視愛國主義與革命理想教育。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zhàn)爆發(fā),蔚斗小學教師在大革命時期的共產黨員周鳴宇、閻季平、吳沛寧等領導下,舉行校外抗日演講會。學生放學沿街高喊抗日口號,并發(fā)動募捐,支援十九路軍浴血抗戰(zhàn)。1936年,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前夕,蔚斗小學師生全面抗日救亡宣傳活動達到高潮。4月,因蔚斗小學編印以“反對內戰(zhàn)…[詳細]
張渚張公祠
  張公祠,在張渚鎮(zhèn)西街(工農街68號),1996年11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張公祠原為宋張完宅第,后改為張公祠堂。張大年(?)名完,字安國,張渚北門人。北宋元豐八年(1085)進士,曾任朝奉大夫、湖北黃州通判等職。南宋建炎年間,抗金名將岳飛曾多次駐兵宜興。建炎四年(1130)岳飛駐常州,應宜興縣令錢湛之邀引兵宜興平巨盜郭吉,館張大年家,有《過張溪贈張完》絕句:無心買酒謁青春,對鏡空嗟白發(fā)新。花下少年應笑我,垂垂羸馬訪高人。張完韻答:相逢相別不計春,眼前非舊亦非新,聲求色相皆虛妄,莫認無疑是昔人。并勒石立碑,稱唱和詩碑,后碑毀,現存刻石為康熙五十五年(1716)重刻。建炎四年五月…[詳細]
日偽統治時期七道溝鐵礦死難礦工紀念碑
  日偽統治時期七道溝鐵礦死難礦工紀念碑,位于通化縣果松鎮(zhèn)南部的七道溝村,距村中心1華里,距七道溝鐵礦1公里,占地面積2800平方米,保護面積1500平方米,碑高7米、寬2米、厚0.65米。碑身正面陰刻:日偽統治時期七道溝鐵礦死難礦工紀念碑。通化縣七道溝鐵礦,早在1898年被當地采參農民杜寶賈發(fā)現,1905年清政府將礦區(qū)地段賜給了平定義和團有功的地主李芳云。日寇侵占東北后,瘋狂掠奪各類資源,1933年至1938年,多次派技術人員到通化縣七道溝鐵礦進行勘查,于1938年設立了七道溝采礦所,1939年開始對七道溝鐵礦進行正式開采,至1945年戰(zhàn)敗投降,日寇共掠走礦石350多萬噸。侵略者堅持“采富不采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