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寺
寶山寺大殿位于順昌縣西北部大干、元坑兩鎮(zhèn)交接處的寶山絕頂。全寺由山門、前殿、拜亭、廂房、大殿及圍墻組成。大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梁柱椽瓦均采用花崗巖,大殿和圍墻仍保留著元代仿木石構建筑的風貌,于今年6月份被列為"國家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寶山寺又名寶靈庵、寶山廟,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三年(一三六三年),明萬歷四十二年(一六一四年)重修由元代建的大殿和清代重建的山門、前殿、廂房、涼亭等建筑組成,占地面積三百六十二平方米。整座寺院從臺基、地板、梁柱、屋頂?shù)狡呷恳允尽⒎履緲嬙,連屋面望板也是巖石制作,建筑風格既有唐宋遺風,又有元代特征。大殿為花崗巖石為料的仿木構建筑,坐東南朝西北,面闊五間(十五.八米),進深四間(十二.三五米),穿斗減柱式梁架,單檐懸山頂,除兩扇大門是木作外,柱、梁、斗拱、檁條、屋面、瓦件、脊飾、鴟吻等均為石材雕作,故構件斷面皆較粗大、敦厚,頗有早期木構建筑‘肥梁胖柱’的特征。
據(jù)現(xiàn)狀分析,原構當為面闊三間、進深四間,明代重修時將東、西、北三面擴展,形成現(xiàn)有規(guī)模。明間九架椽屋前乳髺用四柱,次間九架椽屋分心前乳髺后三椽髺用五柱,砌上明造。明間梁架用巨石鑿成月梁與梭形柱,梭柱收分明顯。次間絕大部分采取壓地隱起手法雕刻月梁和憚牽及兩端收分的檁條,梢間穿斗不用穿插枋而砌以隔墻,墻體厚逾七十公分。柱礎有雙層素面、單層覆盆式和八瓣覆蓮式三種,并與柱頂石連為一體。在平梁兩端,異形拱、雀替等處都隱刻有紋飾,細膩精美。座斗、雀替、替木等多與梁枋石件相連雕刻成形,椽瓦以巴掌榫左右上下相合,屋頂舉折平緩,在五架梁檁上蓋石板瓦,后又覆蓋一層板瓦。
屋脊兩端各置石雕魚形鴟吻,正脊中置石雕寶葫蘆。脊檁下刻有‘維大元至正二十三年癸卯歲七月廿八乙未良日己卯時募眾鼎建上祝’銘文,以及在檁、梁、枋、柱、憚牽和椽、瓦上陰刻有十幾段元、明、清捐舍維修題銘,與明正德版的《順昌邑志》中記載:‘寶山在婁山都,峭拔秀麗,群峰次第而列。正峰絕頂一庵,梁柱椽瓦之類,皆斷石為之’相符。大門兩旁置抱鼓石。檐廊左右天井內側置須彌基座,束腰處雕刻蓮瓣形壺門、纏枝蓮花和金剛柱等。
土垅村:土垅村,俗稱“銅窟”,位于大干鎮(zhèn)西北部,距鎮(zhèn)政府所在地16公里。土垅村屬于高山區(qū),平均海拔700米以上,境內有最高山峰—寶山,海拔1305米,與西北面峨山遙遙相對。全村由5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構成。有202戶,612人,其中男306人,女306人,以高、張、饒姓為多。 土垅村總面積33221畝,其中林地面積28590畝,耕地面積1547.…… 土垅村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