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閣是元明時期所建供奉觀音的廟宇。因其位于姚安最早水利工程大石朋(建于元朝至元年間,即公元1335年-1340年,又稱為“大壩海子”,今已廢)西岸,古代廟前是煙波浩渺的寬闊水面,故亦稱“望海樓”,后廢棄。上世紀90年代后又逐步恢復,F已有大小房屋百余間,為姚安香客最多的佛教寺宇之一。旁有原水利工程留下的雙孔輸水涵,今尚用,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德化銘碑立于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德豐寺內,碑文記述了興寶寺建寺的經過,大理國高氏家族的功德及稽肅山祭祀的盛況。文章蛢散兼行,文辭優(yōu)美。書法峻整瘦勁,內含北齊風采,被行家們評論為“非宋以后諸家所能及也”,是一塊難得的宋元時期的碑刻,現已列為云南“八大名碑”之一,對研究大理國政教合一的情況和高氏世宗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詳細] |
姚安龍華寺,俗稱-寺,位于姚安縣城北12公里的光祿鎮(zhèn)西山麓。西山形如游龍盤旋,山仞重巒突兀,此山民間稱龍華山。龍華山,郁郁蔥蔥,栗樹、茶樹、菩提樹、蒼松翠柏,競相聳立,高峻挺拔,龍華寺就在險峻的叢林之中。龍華寺原址名臥佛庵,始建于公元907-923年(即后唐天祐年間,蒙詔世隆時期)據清郡人河南光山縣蔡龍松所撰《重修龍華山-寺碑記》載:“一日夜間,因有神僧到此拜佛,半夜即去,由此,大理僧人知聰即結庵……[詳細] |
姚安光祿古鎮(zhèn)AAAA 光祿古鎮(zhèn)光祿鎮(zhèn)位于姚安縣城北部,距縣城12公里,這里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早在西漢時(公元前109年)就設弄棟縣,城址在現光祿舊城村。唐代設姚州都督府。宋代為大理國的統(tǒng)矢府,是大理國的八大名府之一。元代置姚安路于光祿,明、清改設姚安軍民府、姚州。姚安又是西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是中原進入滇池和洱海的咽喉要道,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歷代王朝均在此設路、府、州、縣,并選派名流賢士鎮(zhèn)守其邦。光祿古鎮(zhèn)文化……[詳細] |
自久海自久海建于明洪武初年,至今已有600余年,為當時叫自九的彝族首領率眾開鑿,海東岸系一半島,有長提環(huán)繞,半島上有“自公祠”,分前后兩殿,供奉自九和其母以及起義軍將領的塑像,造型威武雄壯,栩栩如生。自久系彝族世居云南楚雄姚安縣,明洪武十四年(1381),明軍進入云南地區(qū)。幾十萬大軍雖所向披靡,戰(zhàn)績顯赫,但后勤供應大為不濟,部隊經常處于兵困馬乏的境地。解決給養(yǎng)問題的唯一途徑,便是:就地取糧。當時,……[詳細] |
李贄橋位于姚安縣城西19千米處的官屯鄉(xiāng)連廠村委會北側連廠大河上,又名連廠橋,建于明萬歷七年(1579年),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評論家李贄在任姚安知府時主持修建,利行旅,通往來,沿線群眾深受其惠而懷念李贄,故更名為李贄橋。清光緒丁末(1907年),姚西暴雨,洪水猛漲,橋體東橋墩被沖倒,邑人李春燦、陳熊飛倡捐加固修復。甘孟賢于宣統(tǒng)元年(1909年)撰其碑文《增修連廠橋記》。李贄橋為雙孔磚石結構橋……[詳細] |
梅葛文化園梅葛文化園——是群眾休閑文化活動展演區(qū),活動內容有:文藝表演臺,萬人歌舞場,噴泉、燈景、水景、休閑長廊、綠化小品、雕塑、壁畫和主要入口通道以及排水工程,景觀河等內容。二是體育文化活動區(qū),主體是體育館、文化館辦公大樓及亭子公園。三是歷史文化展區(qū),主體是古建筑德豐寺。……[詳細] |
姚安路軍民總管府又稱高讓公故里,俗稱高土司衙門。舊址始建于唐,后屢修,元為姚安路軍民總管府,其建筑系三重堂古代宮殿式結構,歷經元明清三代。姚安路軍民總管府是元代西南軍事和古姚州地方政治的合署辦公區(qū),它為三橫一豎的“王字型”結構,由儀門、一重堂、二重堂、三重堂、古戲樓、過廳和兩廂組成。儀門分生門、正門和死門,生門供官員出入使用,而正門是中央王朝的官員來視察時才可以通過,死門則是官府審理案件后留給死刑……[詳細] |
德豐寺位于云南省楚雄市姚安縣城棟川鎮(zhèn)德豐路,是一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樂二年,系三重堂古代建筑群,與北京故宮為同時代建筑,是云南省現存明代斗拱建筑中最為完整的一座。寺內正殿裝置18扇格子門,殿內有高大的銅鑄釋迦牟尼佛像,此外,殿內還有一尊被稱為“老睡像”的佛像。傳說清朝初年有一位高姓土司,民間認為他能治百病,帶來吉祥,便塑像紀念他。還保存的德化銘碑,刻于宋大理國元亨二年(公元1186年),為云南八……[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