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玉皇山南麓,是南宋皇帝祭祀農(nóng)耕的地方.所謂八卦田,是因為田分八塊,中間為一圓形高埠,狀如八卦,故有此名.這里四周平疇連片,當?shù)剞r(nóng)民在各卦上栽種了不同顏色的農(nóng)作物.由于季節(jié)變換呈現(xiàn)的景色各不相同,登高俯瞰,別有一番情趣,明代文人高濂曾在《四時幽賞錄》中寫到:春時菜花叢開,白天真高嶺遙望,黃金作埒,碧玉為疇,江波搖動,恍自杳然,更多象外意念.八卦天旁,還有五代吳越國王妃吳漢月的古墓葬.上玉皇山的游……[詳細] |
玉皇山(237米),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地處西湖與錢塘江之間原名龍山,遠望如巨龍橫臥,雄姿俊法,風起云涌時,但見湖山空闊,江天浩瀚,境界壯偉高遠,史稱“萬山之祖”。與鳳凰山首尾相連,有“龍飛鳳舞”的美稱。每年農(nóng)歷春節(jié)至清明的一段時間,杭嘉湖和蘇州無錫的香客蜂擁而至,福星觀龍殿前香煙繚繞,人頭攢動,盛況空前,成為山上的一大景觀。平日里上山健身游覽的人群,從清晨到傍晚絡繹不絕,是一座深受百姓喜愛的旅游……[詳細] |
魏驥墓位于蕭山區(qū)蜀山街道湖山社區(qū)徐家塢山西麓,屬于明代時期,墓坐東朝西,墓包呈半橢圓形,墓包前置一祭壇深4米。墓碑及祭臺已毀。墓道保存狀況較好,墓道兩旁原立有石人、石馬、石羊、石虎人獸石像四對,現(xiàn)只存三對,一對石虎下落不明。原墓前有牌坊,現(xiàn)已無。1998年、2001年墓曾先后遭盜挖,墓包部分被破壞。……[詳細] |
朱鳳標故居坐落于新塘街道朱家壇村,當?shù)匕傩辗Q其為“榜眼墻門”,這也表明了主人的顯赫地位。朱鳳標是蕭山歷史上獲得科甲功名和官職最高者,是宋代大理學家朱熹的后裔![詳細] |
一覽亭為蕭山名勝,明嘉靖十年(1531)由郡守洪珠建造。近望湘湖,遠眺錢江,人稱“石巖望秋”,為原湘湖八景之一。清乾嘉年間此處為文人會聚吟詩之地。其時詩人湯金釗曾留有詩句:“巖下僧歸云乍截,樓頭鐘動日先殷(盤)。幽尋一覽亭何處,剩有香泉浸蘚斑!笨箲(zhàn)時期,中共蕭山縣委曾秘密--于此。1941年,日寇侵占蕭山,毀亭建堡,殘害黎民百姓,一覽亭遂成遺址殘跡。現(xiàn)一覽亭于1994年冬(在原址稍西北側(cè))由浙江……[詳細] |
鐘阿馬烈士陵園位于交通方便的云許公路邊,佛山村附近的茶墩山下,坐北朝南,墓后群山起伏,蒼松翠柏,襯托出烈士陵園的莊嚴肅穆。整個陵園比原來的墓地擴大許多。鐘阿馬烈士是聞名全省的南鄉(xiāng)砍竹暴-動-的主要領(lǐng)導者和指揮者,曾任中共上堡黨支部書記,中共蕭山縣委委員,南鄉(xiāng)農(nóng)民武裝組織“鐵血團”團長,南鄉(xiāng)砍竹暴-動-總指揮?持癖-動-失敗以后,鐘阿馬不幸被俘,于1930年8月30日在臨浦峙山腳下英勇就義。解放后……[詳細] |
湯壽潛故居位于進化鎮(zhèn)大湯塢村。故居為三間西向木構(gòu)建筑中的北端一樓一底,是湯壽潛出生之屋。舊居離故居不遠,為一四和院,前臨池塘。院內(nèi)正屋三間,東西廂房各三間,中為天井。……[詳細] |
極樂寺是蕭山市坎山鎮(zhèn)勇建村航塢山麓的一座寺廟。一九九四年十月,經(jīng)杭州市人民政府批準開放,并定名為「極樂寺」,屬蕭山市開放寺院。該寺所處地形獨特,「青龍白虎,左旗右鼓;前有朝拜后有講,像把帝王太師椅!箵(jù)當?shù)孛癖妭髡f∶當年劉伯溫怕此地出反王,就從水塔橋開始破局,把東江的十個運串烏龜似的小山頭砍成二段,痕跡至今猶存。海智法師在發(fā)動民工開拓大雄寶殿地基時,正好掘出一塊陶瓷八卦牌和一個空洞,空洞內(nèi)很有規(guī)律……[詳細] |
地藏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瓜瀝鎮(zhèn)航塢山,始建于宋熙寧六年(一○七三年),有高僧無能大師覓居到此,觀看寶地,結(jié)草為庵,獨來獨往苦修三年。當時閩南佛教衰退,僧人無居修持,十方叢林高僧大德云游四海,尋覓寶地定居。明朝初年有天臺圓通大和尚及法徒寂照,來此又建茅庵供奉地藏王菩薩,取名為地藏庵。每逢七月香客頗多,當時名播杭、紹、蕭等地,掛單僧人越來越多,香火旺盛。歷史清乾隆五年七月三十日,有天臺方光寺法本……[詳細] |
航塢山,蕭山東部名山,因古時錢塘江上往來船只,皆以此山為航標而得名。春秋戰(zhàn)國時期,航塢山一帶曾是越王勾踐的軍港,據(jù)《越絕書》記載,勾踐任命了一位長官,雇傭了七十名士兵在此駐防守護。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國王錢镠曾到航塢山來放步踏勘,所以航塢山又叫王步山。唐宋時期,這里一直設兵駐守。明嘉靖三十二年至三十四年(1553-1555),參將湯克寬、督臣胡宗憲,在這里大破來犯倭寇,在明代浙東抗倭史上留下重要一筆……[詳細] |
清葛壯節(jié)公故里表位于進化鎮(zhèn)山頭埠村。葛云飛故里表約建于民國廿七年(1938),表座四面陰刻“民族英雄”四個大字,表高4.18米,呈正方形,下端寬、頂端窄,逐漸向上微收,朝東向正面陰刻是隸書“清葛壯節(jié)公故里表”![詳細] |
在臨浦鎮(zhèn)通二村一帶,古稱苧蘿鄉(xiāng),相傳為越國美女西施故:里,今有西施古跡群14處。苧蘿山、--石在西小江東邊,海拔127米。清康熙《蕭山縣:志》載:“苧蘿山在縣南二十五里苧蘿鄉(xiāng),下有西施宅,上有--石。”相傳西施妝畢,將姻脂水潑于石上,日久變紅;又說,為西施告;別故鄉(xiāng)時,泣血所致。“石留--延朝旭,江帶春紗繞綠蕪”,清單隆周詩即詠此,今開宕取石,多有損傷。浣紗溪在苧蘿山西,南源麻溪,北匯西小江,流經(jīng)……[詳細] |
夢筆橋俗稱江寺橋。位于城廂鎮(zhèn)文化路江寺前,跨城河,為單孔石拱橋。南宋《嘉泰會稽志》載,為南朝齊建元(479—482)中建,傳取江淹“夢筆生花”事名,F(xiàn)橋為清代重修。橋長14.5米,面寬2.5米。橋孔跨徑5米。拱圈以縱聯(lián)分節(jié)并列砌置。橋上設欄板、望柱。1984年,在橋畔立一石碑,鐫“古夢筆橋”,祝遂之書華鎮(zhèn)詠橋詩。1993年4月,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南朝齊建元中建,取江淹“夢筆生花”事……[詳細] |
回瀾橋位于城廂鎮(zhèn)蕭山精神病院北側(cè)。建于1792年,橋面總長度為21.4米,跨徑8.8米,天高5.45米,橋面寬3.8米,南北兩邊均有石階21級。橋的東西兩側(cè)石壁上均嵌有條石楹聯(lián)一副,上聯(lián)道“半市七橋足征東土人煙聚”,下聯(lián)為“一河六塔匯使南流地利興”,反映出當時蕭山的繁榮景象。究其含意:“半市七橋”,若從回瀾橋從東向西依次排列,應為:回瀾橋、東陽橋、板橋、鳳堰橋、江寺橋(夢筆橋)、倉橋、市心橋。“一……[詳細] |
祗園寺位于城廂鎮(zhèn)體育路9號,是蕭山最具規(guī)模,也是佛教禪宗中較為規(guī)范的一座寺觀,是古代蕭山乃至整個浙東地區(qū)頗有影響的佛教勝地。據(jù)南宋嘉泰《會稽志》記載:該寺是東晉六年(331)由一位名叫許詢的士大夫舍宅改建的,初名崇化寺。佛教傳入蕭紹地區(qū)始于東漢靈帝中平年間(184-189),也就是說,祗園寺初建時距佛教傳入蕭紹僅只有百余年,其歷史淵源可謂流長![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