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木齋故居位于湖南省衡陽市耒陽市上架鄉(xiāng)古樓村4組,建于清光緒年間,座東南朝西北,磚木結構,屋高兩層,寬五間,硬山頂,左右出三字山墻,建筑面積440平方米。該故居為民間獨體建筑,鎖筒子屋樣式,屋后倚香府當山,門前臨無名港,遠望對面嶺。通面闊20米,進深22米,曾木齋故居基礎布于高0.7米的臺基上,前設檐廊,立檐柱兩根,檐內大門居中,設雙開實踏門頁,入大門為中堂,堂后設神龕,兩側設門與次間相通,屋上無……[詳細] |
![]() | 賀恕故居位于耒陽市太平圩鄉(xiāng)壽洲村3組。賀恕故居建于1898年,建筑占地面積332平方米,磚木結構,青瓦覆面,屬明清時湘南典型民居房。房屋結構基本保護原貌,F(xiàn)由其侄子保管使用。2019年,賀恕故居被批準為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蕭石月故居位于衡陽市常寧市蘭江鄉(xiāng),年代為清。一棟幽靜的青磚宅子,外部青磚墻面、屋頂小青瓦依然顯得格外干凈,這便是蕭石月的故居,修建于1895年,距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故居地勢平整,東南緊靠蕭家祠堂,北倚風光無限的開闊田園,西與平坦的村道相連,選址十分講究。座向和主次對稱,面東南而坐西北,外型樸實大氣,排列整齊,為典型的湖南農家建筑風格。房屋結構雕梁畫柱,工藝精美,建設起來既取材便利,又堅固牢靠……[詳細] |
![]() | 伍若蘭故居始于建清代光緒年間,屬于衡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是見證革命烈士--伍若蘭成長的重要紀念地,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紀念價值。故居是一棟627.4平方米的磚木結構天井式民居。因房屋年久失修,疏忽管理,屋內雜草叢生,部分屋基頻臨坍塌。后經伍若蘭烈士親屬十余年的奔走呼吁,伍若蘭故居修繕保護工程終于在5月25日全面啟動。耒陽作為湘南起義的指揮中心和主戰(zhàn)場,起義軍移師井岡山的首發(fā)地可以說居功至偉。今年恰……[詳細] |
![]() |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政治處舊址——梁氏祠堂位于衡陽市耒陽市水東江街道辦事處,年代為1928年。2019年,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政治處舊址(梁氏祠堂)被批準為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袁氏一族在今常寧市羅橋鎮(zhèn)下沖村興建新屋袁家,建筑面積達15000多平方米,民居發(fā)展最興旺的時候有300多戶,形成極具袁氏特色的完整古村落體系。2019年,新屋袁家古建筑群入選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
![]() | 金南新屋里古建筑群位于耒陽市蔡子池辦事處金南村1組,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前后伍明山(1727-1807)始建,后多有修葺,系清代官邸建筑。坐西朝東,磚、石、木結構,硬山頂,小青瓦,封火墻,墀頭爪角飛翹。四進二廂,面闊五間,各進均置于臺基上,呈前低后高布局,自東而西依次為槽門、前廳、中廳、后廳。一、二進間為寬敞的庭院,其余各進間置天井,天井周施檐廊。第二進梢間照面墻各施一漢白玉鏤空雕花窗,分別……[詳細] |
![]() | 712礦舊址群中國第一顆-鈾礦原料來原地七一二礦舊址群,位于湖南省衡陽市衡東縣大浦鎮(zhèn)大明村。1955年8月,中南309隊第四航測隊發(fā)現(xiàn)大浦鈾礦床。195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同志根據(jù)中央的統(tǒng)一部署批準創(chuàng)建大浦鈾礦山,這也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由蘇聯(lián)援建156個工業(yè)建設項目之一。礦山對外曾稱湖南五礦,1964年改稱712礦,同年為我國“五九六”第一顆-的成功0-提供了優(yōu)質核原料。1985……[詳細] |
![]() | 向道龍墓,系向道龍與其妻合葬墓,位于衡東縣白蓮鎮(zhèn)馬房村閔家沖組人形山,1912年由黃興倡修立碑。該墓座北朝南,長4.2米,寬3.7米,封土堆高1米,底徑3米;墓圍為花崗巖,呈圓形,共立三通漢白玉墓碑,碑文為楷書體,載墓主生平。1993年,衡東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向道龍(1860-1899),字洗凡,號良駿,清咸豐十年(1860)生,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山縣(今衡陽市衡東縣)白蓮鄉(xiāng)閔家沖……[詳細] |
![]() | 晏家下邊屋箭樓院,位于湖南省衡陽市衡東縣南灣鄉(xiāng)新南村十組,坐西朝東,占地約500平方米,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清代早期大修。院落由二部分構成,即宅院和箭樓。宅院:占地約400平方米,寬三間,深三進,磚、石、木結構,屋高一層,整體由一字墻大門、下天井、中廳、上天井、后堂、后院、左側橫屋組合而成。院中覆盤式柱礎、狹窄的天井、緊湊的空間布局,表現(xiàn)出鮮明的明代晚期風格。箭樓:兩棟,占地約100平方米,磚、石……[詳細] |
![]() | 咸塘高橋又名龍溪河五拱石橋,位于衡南縣咸塘鎮(zhèn)高橋村組,為半圓拱連拱石橋。始建于清雍正四年(1726),嘉慶十六年(1811)修葺。東西走向,橫跨于湘江支流龍溪河上。長約96米,寬5.6米,五孔等跨,凈跨10米,拱高約8米。橋身以紅砂石構筑,拱券內壁分別嵌有清雍正丙午(即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建橋碑記和捐修碑,拱券石外側浮雕花卉、卷草、八寶、銅錢等,構圖精美,橋墩處高浮雕鎮(zhèn)水護橋甲士,栩栩如生,……[詳細] |
![]() | 李祠仙根書院位于衡南縣車江鎮(zhèn)原樟樹村,其現(xiàn)在的名字實為李氏宗祠。它是一座有著上百年歷史的老祠堂,曾經也取名仙根書院。2019年,車江李氏宗祠(含仙根書院)入選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
![]() | 高新村蔣家大屋古建筑群于2019年2月,公布為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分布面積約60000平方米,大小建筑有二十多座,匯集了清代早期至民國時期的建筑特色,且保存較好,巍巍壯觀,構成氣勢磅礴的古村落格局。保護范圍:以蔣家大屋大廳屋為中心,東600米至石角塘處,西2000米至原衡南八中處,南至衣毛山山頂背面以下300米處,北至泉里江以北800米處![詳細] |
![]() | 高嶺劉氏宗祠位于衡陽市衡南縣冠市鎮(zhèn),龍形山建立宗祠,坐北朝南,古樹像兩個扶手,祠堂似坐在“龍椅”上;建筑構圖精美,工藝精湛,既有精雕細琢,又有簡練粗放;宗祠內有36條龍,12只鳳,第一進前廊頂棚欞格天花嵌五彩瓷盤,在我市絕無僅有;建筑以28根木(石)柱支撐,象征天上28星宿集聚宗祠;整體高大雄偉,令人肅然起敬。2019年3月,高嶺劉氏宗祠入選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
![]() | 毛澤東考察湖南農-動舊址(新源渡口)位于湖南省衡陽市衡山縣長江鎮(zhèn)新源村湘江岸邊,河對岸是石灣(今屬衡東縣)。1927年元月,毛澤東在衡山考察農運時,來到新源渡口,在渡口亭子里調查了解當?shù)氐霓r運情況,并從這里乘船到石灣從事調查工作,后又乘船從金湖渡口上岸到附近的鳳仙廟(鳳仙廟是當時煤礦工會和工人糾察隊的隊部),召集當?shù)剞r協(xié)負責人和煤礦工人糾察隊負責人會議,指導他們如何將農會工作和糾察隊工作做好。19……[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