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武帝臺又名漢武臺,望海臺。據(jù)史料記載,武帝臺為漢武帝東巡觀海所筑。!侗蔽旱匦沃尽份d:“章武有武帝臺”,《畿輔通志》(康熙版)載:“武帝臺在鹽山東北七十里”!尔}山縣志》(同治版)載:“武帝臺有二,其一無考,巋然,獨存者,惟鹽山之一臺。”臺基呈正方形,每邊長120米,高5.6米,可分5層,土內(nèi)多有素面灰磚等。采集物有戰(zhàn)國紅陶斧、豆把、豆盤繩紋碎片和漢陶罐殘片、瓦片、五銖線。 武帝臺位于古黃河邊,為……[詳細] |
![]() | 海興制鹽遺址為周至漢代古遺址,位于滄州市海興縣軍區(qū)鹽場。 海興制鹽遺址為河北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河溝遺址為晚商至漢代古遺址,位于滄州市東光縣秦村鎮(zhèn)。 河溝遺址為河北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劉陽墓位于海興縣小山村西,為漢古墓葬。 1993年7月15日,劉陽墓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左敬祖墓位于河間市大漁莊,為清古墓葬。 1993年7月15日,左敬祖墓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王翱墓位于孟村回族自治縣王帽圈村,為明代古墓葬。 1993年7月15日,王翱墓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吳橋石牛位于吳橋縣桑園鎮(zhèn),為明石刻。 1982年7月23日,吳橋石牛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樂城遺址位于獻縣河城街頭鄉(xiāng)魏村,為漢古遺址。 2001年2月7日,樂城遺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戚繼光墓位于獻縣北宋村。1982年7月23日,戚繼光墓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慶云監(jiān)獄舊址位于慶云鎮(zhèn),為明古遺址。 1993年7月15日,慶云監(jiān)獄舊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光明戲院,又名“和平劇場”,俗稱老戲院子,位于市瀛州鎮(zhèn)十一街。始建于1934年,仿天津“大舞臺”形式建筑,具有中西結(jié)合的建筑特點,該院座北朝南,南北長48.4m,東西寬25m,占地1150m2,落成后,先后有戲曲界名門派名劇種的名流到此登臺獻藝。1945年,河間解放后,冀中行署,冀中軍區(qū)機關(guān)設(shè)在河間,一些重要會議也在光明戲院召開。1947年11月2日晚朱德總司令來冀中視察時在此觀看了中央舊劇實驗院……[詳細] |
![]() | 中共中央華北局城工部泊頭舊址,是中共中央華北局城市工作部(簡稱城工部)1948年2月至12月的駐地。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期間,城工部開展工作8年,輾轉(zhuǎn)13處駐地,泊頭舊址是13處駐地中唯一保存下來的舊址,也是城工部的最后一處駐地。城工部作為聯(lián)結(jié)平津地下黨與黨中央的一條紅色紐帶,為平津解放和新中國的成立作出了突出貢獻。城工部舊址館內(nèi)珍藏文物30余件,已接待數(shù)以萬計的參觀者![詳細] |
![]() | 劉完素墓位于河間市東南約10公里的西九吉鄉(xiāng)后劉守村南!皠⑼晁啬轨暨z址” 地上封土用磚包砌,為磨磚對縫六棱棗核形塔式形狀,高約5米,頂部有一球形體,底部、頂部收束,中間最大直徑約2米。劉完素祠遺址為北高南低坡形臺地,臺地南北長100米,東西寬60米,北側(cè)高約4米,南側(cè)稍高于地面不足1米。1966—1967年封土外砌磚扒,封土被平,但墓室未挖。今鄉(xiāng)人出資,按照原貌重新修建水泥、磚結(jié)構(gòu)墓一座,F(xiàn)每年正……[詳細] |
![]() | 黃驊是“中國冬棗之鄉(xiāng)”,黃驊冬棗已有近3000年的歷史,是國內(nèi)第一個獲得“原產(chǎn)地域保護”的果品,被譽為“全國260余個鮮食棗品之冠”、“棗中極品”和“百果之王”。黃驊聚館古貢棗園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惟一一個植物類“國保”,是我省首批旅游示范點,園內(nèi)樹齡超過600年的198棵,而最古老的一棵“嫡祖樹”已有740多年歷史,被譽為中國冬棗的“活化石”。如今黃驊市冬棗基地已發(fā)展到30萬畝,……[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