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宗祠,亦稱梁家祠堂,是正定縣梁氏家族供奉先祖進行祭祀活動的場所,祠堂始建于明代,位于正定城內(nèi)燕1大街東側,2008年10月20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梁氏一族自明洪武初年由梁聚從山西蔚州(今河北蔚縣)遷居真定(今正定)北圣板村,至梁夢龍六世而大顯,官至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人稱“梁閣老”。其曾孫梁清標與兄梁清寬,堂弟梁清遠同列“九卿”時稱“三梁”,……[詳細] |
開元寺鐘樓和須彌塔 開元寺位于正定常勝街西側,原名凈觀寺,始建于東魏興和二年(540),隋開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奉詔改今名。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廢毀,殿堂塌落,僅存鐘樓和須彌塔。 鐘樓為磚木結構的二層樓閣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各三間,建筑面積135平方米。單檐歇山頂,上布青瓦,通高14米。其大木結構、柱網(wǎng)、斗拱都展示了唐代建筑藝術風格。甚至上層木構……[詳細] |
正定趙云廟AA 趙云廟位于正定縣縣城內(nèi),1997年正式對外開放。趙云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正定)人,三國名將,有“常勝將軍”之稱。趙云廟氣勢恢弘,占地12畝,總建筑面積積1500平方米。該廟采用仿明清古建筑結構,分為一進院、二進院。主要建筑有廟門、四義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順平侯殿,基本保留和豐富了原廟的歷史風貌,并與周圍的隆興寺、榮國府等著名景點相映相成。趙云廟為中外游客及趙云的海外后裔提供了一處瞻仰憑吊、游覽觀光……[詳細] |
天寧寺凌霄塔,在正定隆興寺之西大眾街北側原天寧寺內(nèi),因巍峨高崇而得名。又因塔身多系木結構,故俗稱木塔。據(jù)清光緒《正定縣志》記載,天寧寺和凌霄塔同時建于唐懿宗威通年間(公元860—874中)。當時寺院規(guī)模宏大,富麗堂皇,牌坊、重門、天王殿、前殿、后殿、凌霄塔等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暮鼓晨鐘,香火鼎盛。民國初年,寺院屢遭厄難,殿堂一一毀壞,主要建筑獨存凌霄塔。凌霄塔是一座磚木結構的九層樓閣式塔,平……[詳細] |
正定王氏家族墓地為唐代古墓葬,位于正定縣木莊村、于家莊村一帶,是唐朝后期割據(jù)一方的半獨立政權成德鎮(zhèn)的歷任王氏節(jié)度使家族的墓地,目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王士真、王元逵及其妻魯國長公主、王镕等人的墓葬,2008年10月被公布為河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jù)史料記載,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常山貞石志》的作者、正定知府沈濤在正定城北李家莊村外發(fā)現(xiàn)唐成德軍節(jié)度使王镕墓志;1973年至1979年于木莊村發(fā)掘唐墓三……[詳細] |
毗佛殿位于正定市,根據(jù)我國著名神話小說《封神演義》而建,建筑面積3500平方米,由11個大廳組成。整個建筑錯落有序,氣勢恢宏。主體正面為五層樓閣式建筑,并設有地下展廳。宮內(nèi)按照《封神榜》中的故事情節(jié)設置了40多個變幻莫測的場景,包括紂王女媧廟降香、軒轅墳三妖現(xiàn)身、九曲黃河連環(huán)陣、姜子牙開榜封神等,500多個人物造型栩栩如生,神態(tài)各異。再加上現(xiàn)代化的聲光電效果,置身其中,有身臨其境之感![詳細] |
正定城始建于北周,初為石筑。唐寶應元年(762年)因滹沱河溢水灌城,城日以圮,進行拓建。明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擴建為周長二十四里,高三丈二只,上寬二丈的土城。隆慶五年(1571年)真定知縣顧授始將土城改為磚城,后任知縣周應中申動府庫銀六萬余兩,征用真定府轄各縣民夫,分段興工,于萬歷四年(1576年)竣工。四城門東曰迎旭,南曰長樂,西曰鎮(zhèn)遠,北曰永安,并均附有月城和甕城。后世重修或改建也均是在……[詳細] |
位于新城鋪村北750米處。解放前,此處有三個大土丘,群眾稱“城崗”,曾多次出土銅器,F(xiàn)僅存中間一個土丘,南北長32米,東西寬23米,高6米。當?shù)剞r(nóng)民數(shù)次發(fā)現(xiàn)商代銅器、石器和陶器。縣文物保管所藏有此遺址出土的青銅器15件,且多有銘文。1982年7月2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新城鋪商代遺址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小客遺址,位于正定縣城西北12公里處的小客村東250米處,地跨小客、北早現(xiàn)兩村。1981年秋,北早現(xiàn)中學學生經(jīng)常從小客村東的一塊地里揀到石斧、石鏟等,正定文保所立即派人前往調(diào)查,在遺址斷崖處發(fā)現(xiàn)灰坑和紅燒土數(shù)處,并采集到一些磨光黑陶、灰陶、紅陶、夾砂紅陶片,另外還有石器和骨、蚌器等。從這些遺物中可分析出器物有陶鬲、大口尊、大甕、豆、罐、石斧、石鏟、石錛、石杵、蚌鋸、卜骨等。陶片紋飾有籃紋、繩紋、篦……[詳細] |
西洋仰韶文化遺址位于西洋村西約500米處,遺址南北長約120米,東西寬約100米,中間為一大土丘,高約10米。丘頂原有一廟,俗稱疙瘩廟,今已廢。僅存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興龍廟碑記》。從遺址地表看,內(nèi)函欠富,未發(fā)現(xiàn)完整器物,僅從斷崖處發(fā)現(xiàn)仰韶時期繪有墨彩的紅陶片和商代的灰陶口沿及錐狀足等,從丘北田間發(fā)現(xiàn)戰(zhàn)國時期的灰陶片。1956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西洋仰韶文化遺址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南楊莊仰韶文化遺址位于縣城東南,南楊莊村西北崗地上,當?shù)厝罕姺Q“臥龍崗”,內(nèi)函較富。1980年5月至1981年7月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進行全面發(fā)掘,面積達2140平方米,出土遺物有石、陶、骨、蚌器,計1700件。陶器大多為彩繪紅阻多數(shù)紋飾為平行豎條紋、平行斜線紋和網(wǎng)狀紋也有勾狀紋和用三角、平行曲線組成的幾何紋。屬“廟底溝”類型的陶器,是用黑彩繪以圓點和三條平行線組成的圖案。遺址有三個類型,最上層屬“……[詳細] |
河北正定國家乒乓球訓練基地暨中國乒協(xié)正定國際培訓中心座落在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正定縣城內(nèi)。這里文物古跡眾多,文化氛圍濃厚,風景優(yōu)美,氣候宜人,素有“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之美稱,被稱為“常勝將軍”三國名將常山趙子龍至今正定人為之驕傲。正定北距北京260公里,南鄰河北省會石家莊市區(qū),京廣、石德鐵路經(jīng)緯通過,京石高速公路和107國道南北貫通,石家莊國際民航機場距正定乒乓球訓練基地10公里,……[詳細] |
正定縣文廟,尚存照壁、泮橋(已埋地下)、前殿、東廡、西廡和大成殿。據(jù)清版本《正定縣志》卷十一《學!酚,正定公文廟,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從此志所刊“學宮圖”和志文記載可知,正定縣文廟座北向南,中軸線南端為一照壁,向北依次為根星門、伴池、城門、大成殿、崇量祠、文昌閣、鄉(xiāng)賢祠、名宦相位于戟門前東西兩側。興文閣在伴池東側,東西圍墻南端設義路、禮門。大成殿前東西廡各十三楹,F(xiàn)廟內(nèi)僅存照壁、戟門、……[詳細] |
大唐清河郡王紀功載政之頌碑,俗稱“風動碑”,位于河北省正定縣城解放街西側,唐永泰二年(766年)刻立。該碑通高6米、寬2.5米、厚0.48米。碑額上刻有“大唐清河郡王紀功載政之頌”十二個大字。碑文刻有楷書29行,總計1398字,現(xiàn)存1007字。內(nèi)容是頌揚當時成都軍節(jié)度使李寶臣“功德”之辭及立碑人姓名、官職等。該碑的碑文保存了有關河北地區(qū)唐代的政治、軍事等方面的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碑文書法……[詳細] |
開元寺鐘樓和須彌塔開元寺位于正定常勝街西側,原名凈觀寺,始建于東魏興和二年(540),隋開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奉詔改今名。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廢毀,殿堂塌落,僅存鐘樓和須彌塔。鐘樓為磚木結構的二層樓閣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各三間,建筑面積135平方米。單檐歇山頂,上布青瓦,通高14米。其大木結構、柱網(wǎng)、斗拱都展示了唐代建筑藝術風格。甚至上層木構件還有……[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