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白巖龍洞:屬古跡景點,位于梅嶺四社北部,此龍洞在懸?guī)r腳下,洞口上面有一個古老的寺廟,廟內陳設著各種各樣的佛像,還有一個專門守護的尼姑,每到節(jié)日,很多人都會在哪里祈福。下邊龍洞有200米深,平常洞泉嘩嘩地流著,這里有個傳說:“從前有個姓薛的農家在此地方住過,他的名字叫薛童子,道法很高強,一天他和嫂子在地理鋤草,歇息時,他對嫂子說,我去洞里騎個龍給你看,若出來時你莫怕,把我叫薛大仙,千萬莫喊薛童子,……[詳細] |
![]() | 石王廟:該廟曾位于雙田村1社大石埡,始建于清朝末年,所處地勢險要,因廟旁有數塊大石奇怪嶙峋,呈搖搖欲墜之勢,故原起名為“大石埡”,奇石至今仍在原地,保護完好。石王廟規(guī)模較大,供奉菩薩甚多,人們?yōu)榱似砀C鉃,曾經前往燒香拜佛的人絡繹不絕,人稱風水寶地,后因年久失修,加之土匪破壞,解放初期被毀。被毀后20余年間,仍有百姓帶著虔誠的心和供品來這里求神拜佛,以求平安,消除災難,來年風調雨順有個好收成![詳細] |
![]() | 岳家洞:位于小巫峽景區(qū)內,現未開發(fā),該洞在懸壁200多高處,僅有一條人工開鑿的不足0.6米的小道。傳說,八大王剿四川,小股殘兵流竄于土潭河,在該地燒殺搶掠,當地群眾四散奔逃,其中,在該地居住的岳黃、岳唐逃到此洞內,憑借天險的優(yōu)勢,抵御殘兵的追殺,殘兵圍困數日后,聽到洞內傳出殺豬聲,殘兵匪首說:我們把他沒辦法,收兵回“貓兒院”魁星殿內,今晚大家慶祝喝酒,明日收兵回府。就在當晚,岳唐、岳黃兩兄弟見殘兵……[詳細] |
![]() | 諸葛寨:在村西部有一道長梁,長梁上有一塊約1100畝的平地,據傳諸葛亮在此扎過寨,練過兵,訓過馬,故稱諸葛寨。諸葛寨地勢險要,四面是懸崖,唯有東南西北四門可上,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F北門保存較為完好,堅固的石門,牢固的石墻仿佛還能依稀聽得見諸葛丞相秣馬厲兵的聲音。目前古北門上有一對聯“大眾齊心重整南陽舊規(guī)模,同心協(xié)力別開西蜀新氣象”橫批“威震北門”。諸葛寨原有一古廟,三個大殿,供有劉關張、觀……[詳細] |
![]() | 烏龍埡村傳統(tǒng)村落 該村民居特色突出,古建筑類型多樣,工藝及傳統(tǒng)民居樣式獨特豐富,農耕文化符號齊全,整體民俗面貌頗具特色。房屋大多修建于上世紀30至50年代,擁有典型的“三合院”、“四合院”、“吊腳樓”,保留了川東北穿斗結構的民居風貌,彰顯出農村特色和民俗特點,F存穿斗木結構民居160套,其中,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建筑100套,明清建筑60套。村落內有規(guī);趾、雕刻精美的古墓20余座,其中3座官員古墓……[詳細] |
![]() | 石娥寺 始建于清朝咸豐年間。當地鄉(xiāng)紳徐士杰任職蘭州府尹,提議捐資修建。召來百余匠師,千多雜役,歷時三年建成。寺廟以現存古廟為中心,東西南北建陪殿,四方石道連接,間以涼亭曲欄。后遭遇文革洗劫,東西南北的陪殿已蕩然無存,只存正殿。后經修繕,寺廟面積近200平方米,寺前鋪設680余步石階。正殿三間,廂房左右各一間。正殿供夫子、老君、佛祖及劉備、關羽像,左側供觀音圣母,高坐蓬臺,普度眾生。右側供神像若干……[詳細] |
![]() | 天神廟。天神廟在下壩村中央,為紀念上天神力造就下營壩村,先民建于古代,廟內供奉玉皇大帝、元始天尊等,香火極旺。曾有英國、法國傳教士在廟后修筑教堂,也就是現在王家院子處,天神廟有廟竺管理,還建有水塘滅火消防。外國傳教士房屋建有長方形水池,院墻下半截是青石板,上半截是洋石灰粉刷,尉為壯觀,每個門方都有對聯,那時筆者與王家王成緒上中學去與他同路,看見有個門方上刻有對聯:“養(yǎng)成正氣還天地,學就完人對祖宗”……[詳細] |
![]() | 魚成寨:明末,社會-,張憲中入川時,農民在此建寨避亂,寨內建有一魚池,據傳,該寨被攻三年,終不得破,后農民從寨內扔出大魚數條,以示不缺糧,亂黨始退,故名。今存遺址,山寨高800米,位于空山、大埡兩村與紅頂交界處,離場8公里,又名玉成寨![詳細] |
![]() | 天水洞: 位于南河村一社,因山崖泉水滴落自然形成假山,形似菩薩附近百姓驚為神跡,自發(fā)添置諸神像一起進行供奉,信民常年到此祈福,香火旺盛,神像多達50余尊。文革時期遭到破壞,經恢復、新置現存神像20余尊![詳細] |
![]() | 獨雄廟:位于魚脊埡(玉鳳埡)街道,始建于唐朝,南宋時期時大規(guī)模擴建,諸神俱全,在文革時,遭到破壞。后經當地百姓捐資恢復,僅恢復了廟宇主體,目前廟宇供奉、玉帝、觀音、四大天王、土地、財神、獨雄菩薩等少數尊神。獨雄菩薩原供奉地,在魚脊村涼水井處,一次山洪暴發(fā),石像被沖入泥土里,當地百姓詹宗奇在夢中,受獨雄菩薩托夢,說:“你救我一時,我救你一世”。此人醒來,將石像挖出并背至現在的獨雄廟,當然此人家中自然……[詳細] |
![]() | 清花郡遺址:唐朝年間,曾在鳳儀鄉(xiāng)清花村羅家壩設郡,后郡府毀于南宋。當地一直流傳當時郡官留話:“誰能恢復清花縣,十八缸金銀就會現”。 桑樹壩:現為鳳儀鄉(xiāng)政府坐落地,七、八十年代,占地400多畝的地方,全部種植桑樹,因壩平面寬,桑樹多而得名,現在為全新的集鎮(zhèn)風貌![詳細] |
![]() | 甑子埡紅軍戰(zhàn)斗遺址1933年臘月30日,紅四方面軍徐向前、李先念所部,時任重機槍連連長洪學智帶領重機槍連沿刀背梁到國軍駐扎營地甑子埡碉堡下,調虎離山,誘使國軍離開工事,展開追擊,趁機占領了國軍甑子埡碉堡營地,并尾追國軍所部,逼至嚴家埡陡坡低洼處,對面150米處簸箕田梁上,紅軍設置機槍陣地,殲滅了國軍所部一個營,當時老百姓收斂國軍尸體,將其埋葬于嚴家埡處,取名叫“萬人坑”。目前甑子埡戰(zhàn)斗遺址碉堡尚存……[詳細] |
![]() | 福興橋始建于道光八年六月,是一座名勝石拱古橋,橋跨11米,高6米,寬4.8米;橋面為木結構橋廊,長35米,高6米,7排柱子,人字脊,小青瓦房面。病害情況:石拱未出現異,F象,拱橋小河街方向左側墻和橋頭梯步局部開裂,橋梁欄桿為臨時木柵欄,因年久橋廊木柱、木梁、木檁、木桷出現多處腐爛,橋廊屋頂多處漏洞,已危及行人安全?h交通局制定了整治方案:側墻、梯步裂縫采用水泥砂漿勾縫,橋廊欄桿重新設置為木座椅式,……[詳細] |
![]() | 宋朝寨位于宋朝寨村與鐵爐村交屆處,是和平鄉(xiāng)所有古寨中保存比較好的一個寨子。南宋淳佑二年(公元1242年),為抗擊元軍入侵,當地軍民在此修了軍寨。宋朝寨“以山為壘”,四周絕壁千仞,需鑿筑石本,扶梯才能前進,地勢極為險要。寨頂形如帽蓋,地勢較平坦,有2畝大的平地和一個人工開鑿出的水池名曰:“天池”。極適合守軍和百姓生活。易守難攻的地形使其成為躲避元軍入侵之地,從南宋后期開始,連年戰(zhàn)亂在此留下了大量古戰(zhàn)……[詳細] |
![]() | 吳氏宗祠。吳氏宗祠座落于油榨坪村,2012.9月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正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吳氏宗祠是吳氏族人祭祖、聚會議事之地。磚木結構建筑,始建于清光緒年間,前后經過三次重建,至今保存完好,宗祠東西寬24米,南北縱長60米、占地1440平方米。建筑主體呈四合院布局,前高桅桿一對、石獅兩對。其建筑形制充分展現了川北祠堂建筑的共性特點。吳氏宗祠建于大明時期,位于旺蒼縣普濟區(qū)天臺鄉(xiāng)板嶺寺,因大山……[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