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歙古道位于旌德縣白地鎮(zhèn),時代為唐,類別為古遺址。2016年,旌歙古道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仕川農(nóng)民暴-動-舊址位于旌德縣俞村鎮(zhèn),時代為民國,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6年,仕川農(nóng)民暴-動-舊址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鳧山書院位于旌德縣蔡家橋鎮(zhèn),時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2016年,鳧山書院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表靈塔位于旌德縣興隆鎮(zhèn),時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2016年,表靈塔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五子登科位于旌德縣蔡家橋鎮(zhèn),時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2016年,五子登科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呂氏祖屋位于旌德縣蔡家橋鎮(zhèn),時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2016年,呂氏祖屋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樂成橋位于旌德縣三溪鎮(zhèn)三溪村。俗稱“三溪大橋”,又稱南河橋。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清初為洪水沖毀。清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眾人集資重建。全長156米,寬6.20米,橋面至河床高9米。橋孔凈跨度尺度不一,中孔為11.50米。橋面兩側(cè)設有石質(zhì)欄桿。樂成橋橫跨徽水河,南忱獅子山,北架三溪老街,僅次于歙縣太平橋,被稱為“千里皖南第二橋”。明正德二年(1507)、造石橋五洞,涼亭一……[詳細] |
朱旺村古建筑群距205國道1.5公里,距黃山風景區(qū)67公里。朱旺村建村1300多年,該村朱姓居多,系南宋大理學家朱熹的后裔,具有悠久的人文歷史、奇特的建筑景觀。朱旺村古建筑群包括古民居2棟、古橋梁13座、古井9口和1條古水街,均位于朱旺村。朱旺村1號井至9號井均依朱溪河兩邊修建,石構矩形,長、寬、深尺度不盡相同,均為明代所建。1)垂裕堂、紹興堂。保護范圍:東15米,南10米,西10米,北10米。建……[詳細] |
旌陽三橋位于宣城市旌德縣城旌陽鎮(zhèn)徽水河上。旌陽三橋包括淳源橋、架虹橋、黃濟橋,均橫跨徽水河,東西走向。是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南、西、北各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各10米![詳細] |
孫村貞節(jié)坊位于宣城市旌德縣,年代為清。2019年,孫村貞節(jié)坊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喬亭文峰塔與堃湖位于宣城市旌德縣蔡家橋鎮(zhèn),年代為明、清。2019年,喬亭文峰塔與堃湖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朱旺景區(qū)AAA 朱旺村位于旌德縣北面,距縣城12公里,與湯村、喬亭史稱“十里三村”。205國道和217省道距本村不到1公里交匯,蔡大國防公路和大溪河環(huán)村而過。行政區(qū)域為朱旺村村委會、轄18個村民組總面積12平方公里。本村總?cè)丝?036,其中非農(nóng)人口25人,勞動力1450人,水田栽種面積2040余畝。旱地總面積340余畝除少部分作果園外,其余部分全部栽種苧麻、桑樹。朱旺村是一個始建于1300多年前的古村落,是旌德縣……[詳細] |
江村景區(qū)AAAA 江村始建于隋末唐初,有1300余年的歷史。據(jù)記載,咸豐初年(1851年)江村人丁達8萬余口,號稱“小杭州”。全村共有書屋9所,“重詩書,勤課誦,多延名師以訓子弟”明清時期,江氏族人考取進士、文、武舉人,明經(jīng)126人,發(fā)國初十年又出博士、學士17人,這在中國的古村落中,極屬罕見。1938年,寧國府屬六縣聯(lián)中師生員工兩千余人由宣城遷址旌德江村,八年間,在江村求學就讀的學生竟達八千余人,在海內(nèi)外頗有聲譽……[詳細] |
《辭!方o牌坊下的定義是:“又稱牌樓。一種門洞式的紀念性建筑物。一般用木、磚、石等材料建成,上刻題字。舊時多建于廟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園林前或街道路口,用以宣揚封建禮教、標榜功德!昂茱@然,牌坊具有表彰、紀念、導向或標志作用。假如讓時間倒流40年,江村路口至水口巍巍然挺立著6座牌坊。用江村老人的話說:聚秀湖是方硯,象山寶塔是彩筆,村頭的一排牌坊恰是筆架。除此以外牌坊集中的地方與棠樾一樣建在江氏宗……[詳細] |
旌德文廟與別處一樣又稱圣廟、孔廟、夫子廟,為旌德縣明清以來尊孔祭孔的場所,亦是當時法先圣先師、重道隆儒、興化起教供生員肄業(yè)的教育場地,故又名學宮。旌德文廟所處的位置在縣城中心,縣府之左,以表示它的顯赫和威嚴。1989年6月,旌德文廟被安徽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清嘉慶《旌德縣志》:“考唐貞觀四年(630)詔州縣皆立孔廟,時尚未有族邑也。寶應建邑以后,談學之制無聞,邑之學宮自宋崇寧元年(110……[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