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承綬舊居,位于五臺縣東冶鎮(zhèn)槐蔭村紅大門巷1號。趙承綬(1891-1968)字印普,槐蔭人。曾任閻錫山晉綏騎兵總司令,野戰(zhàn)軍總司令。1948年晉中戰(zhàn)役被解放軍俘獲后歸附,為解放山西做出過貢獻。新中國成立后中央委他為水利部參事。舊居坐北向南,早年一進兩院,現(xiàn)僅存前院,為清代建筑,占地面積635平方米。正房(原為過廳)面寬五間,進深五椽,卷棚硬山頂,前設廊,當心間安門,兩次間安窗。大門一間,深二椽,硬……[詳細] |
張瑜舊居,位于五臺縣茹村鄉(xiāng)南茹村趕牛坡堡子巷7號。張瑜(1883-1914),南茹村人。1904年去日本留學,1911年太原起義時任太原敢死隊隊長,后被任命為山西北路軍總司令兼第四標標統(tǒng), 1913年任山西都督府參謀長、教導團長,1914年任十二混成旅旅長,同年因病去世,享年31歲。埋葬于南茹村南山腳下。舊居坐北向南,占地面積505平方米。正房面寬三間,進深五椽,前出廊,硬山頂。石砌基座,當心間安……[詳細] |
張隱元烈士碑,位于五臺縣耿鎮(zhèn)耿鎮(zhèn)村耿鎮(zhèn)中學大門前右側約15米處。碑高1.26米,寬0.63米,厚0.16米,占地面積0.33平方米。碑首呈圓形,石質。碑文書:“穩(wěn)元同志千古”“抗日戰(zhàn)爭於一九四二年,張穩(wěn)元同志在完成控敵任務期間,不幸被敵殺害。我村及屋腔溝全體群眾聞而痛哀,樹碑留念。公元一九五一年九月立!薄[詳細] |
古竹林寺遺址,位于五臺縣豆村鎮(zhèn)佛光村東北1500米的山坳中。創(chuàng)始年代不詳,據(jù)《五臺縣志》載:“唐代僧人法照曾入寺修行”,現(xiàn)毀不存,遺址分布面積1089平方米。1998年復建寺廟時,出土一批唐代石雕像。遺址內(nèi)有石碑2通,一為“大明萬歷辛丑二十九年(1601)”石碑,另一為“大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石碑。2003年11月,五臺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內(nèi)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
徐繼畬故居位于五臺縣東冶鎮(zhèn)東街朝元巷。此巷基本保持清代原貌。一條幽深而平整的青石道向內(nèi)延伸,將兩旁的深宅大院連為一體。清代時故居占地很大,原來的大宅院現(xiàn)已被分隔成小的一家一戶,住戶多為徐姓,大部分是徐氏后人。巷北盡頭有兩座院落,向東為“傳清白”,即書房院;向北為“惠迪吉”,是一處兩進院,正房是二層小樓,是徐繼畬的堂叔徐寅第在道光初年修建的。外院已建有現(xiàn)代水泥澆制的小屋,在進入里院處建有精致的大門,……[詳細] |
五臺縣烈士陵園建于1976年,占地面積18.3畝,坐落于臺城鎮(zhèn)西莊村,陵園坐西朝東,由革命烈士紀念碑、革命烈士紀念廳、五臺人民抗日和解放斗爭史展廳三部分組成。矗立在園中央的革命烈士紀念碑雄偉壯觀,仿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建造,青石基座,青石欄桿,漢白玉碑身,正面為聶榮臻元帥的題詞,背面為徐向前元帥的題詞。革命烈士紀念廳總建筑面積260平方米,廳內(nèi)安放著徐向前元帥的骨灰,廳內(nèi)墻壁上鐫刻著2445名……[詳細] |
鎮(zhèn)內(nèi)外擁有許多獨特的自然景觀,黛螺頂、靈鷲峰層巒疊蟑,峰嶺交錯,野花爛漫,清泉遍地。聽泉水叮咚,賞秀麗美景。清風徐徐,拂人面頰,爽快宜人,的確是“曾無炎暑”的“清涼勝境”。臺懷鎮(zhèn)是我國佛教文化、古代建筑藝術的寶地。歷代以來,朝廷和佛教信徒紛紛于臺懷鎮(zhèn)及其在附近修建寺廟,使這里形成了佛寺鱗次櫛比、寶塔如林的佛教中心區(qū)。五臺山的佛教寺院,有一半以上集中在臺懷鎮(zhèn),故而臺懷鎮(zhèn)又有“佛國之都”的稱譽。憑借其……[詳細] |
五臺山清涼寺,位于中臺南瓦廠村東北的清涼谷,距臺懷鎮(zhèn)約15千米,寺內(nèi)因有著名的文殊圣跡“清涼石”而得名。現(xiàn)今的清涼寺,是20世紀90年代后期,由香港黃惠卿女士等籌資、山西省文物局工藝美術大師胡銀玉設計施工重建的一座新寺。據(jù)“清涼山志”載,此寺肇于北魏孝文帝延興二年至太和十七年間(472-493)。唐代時,它是替國行道的鎮(zhèn)國道場。唐代歷元年(766),不空三藏密宗道場。清乾隆年間,寺宇建筑整齊一新,……[詳細] |
吉祥寺五臺山塑的最好的塑像世上有很多吉祥寺,主要集中在中國、日本、韓國等。其中,中國的吉祥寺主要是:山西五臺吉祥寺、山西陵川吉祥寺、福建古田吉祥寺、廣東揭東吉祥寺、廣東潮安吉祥寺、山東成武吉祥寺、四川郫縣吉祥寺、北京市朝陽區(qū)古剎吉祥寺、大唐貢院吉祥寺、;奂樗碌;日本主要為:日本東京吉祥寺(購物圣地);韓國主要為:韓國首爾吉祥寺等。位于山西五臺山脈中臺山腰。寺址海拔二四四○公尺,氣候清涼,寺外有……[詳細] |
顯通寺鐘樓五臺山最重的銅鐘聲聞四達十里外,震悟大千浴心界。大家看,這座寫著“震悟大干”、狀似城門的樓式建筑就是進人顯通寺的第一道門——鐘樓!罢鹞虼笄А保褪谴蟾墒澜缏牭皆摌堑溺娐曋,蕓蕓眾生在佛陀的教化或感召下能有所感悟。鐘樓氣魄宏偉,結構新穎,是國內(nèi)明清寺廟建筑物中所留下來的不可多得的一座大型鐘樓。鐘樓的底座為結構龐大的石門洞,就像古城墻一般渾厚堅固。上面是鐘樓,為兩層三檐廡廊式結構,廊柱成……[詳細] |
延慶寺延慶寺(第六批國保)時代:金至清地址:五臺縣陽白鄉(xiāng)善文村始建年代不詳,占地1040平方米。坐北朝南,前后兩進院落,院內(nèi)中軸線上現(xiàn)存二門、大佛殿、東西配殿。大佛殿為金代遺構,余為后人在原址上改建。大佛殿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平面略呈方形,單檐歇山頂。斗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殿之梁架結構簡潔奇巧,柱頭斗栱后尾出三跳華栱,上承六椽栿,栿作月梁造,下平槫縫下置方木承坐斗素枋及上平槫,巧妙地節(jié)省下一條四……[詳細] |
廣濟寺大雄寶殿廣濟寺大雄寶殿(第五批國保)時代:元地址:五臺縣城內(nèi)西大街北側俗稱西寺。始建于元至正(1341一1368年)年間,明清兩代局部予以修葺,F(xiàn)存建筑大雄寶殿及殿內(nèi)塑像為元代原作。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頂。建筑面積290平方米。殿前筑月臺,前檐當心間和兩次間皆裝隔扇,后檐當心間辟板門一道。檐柱柱頭作覆盆卷剎,柱身側角生起顯著,屋頂舉折平緩。檐下斗栱簡潔疏朗,柱頭斗栱四鋪作出假……[詳細] |
南禪寺大殿南禪寺大殿(第一批國保)時代:唐地址:五臺縣城西南22公里李家莊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唐代木結構建筑。該寺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重建于唐德中建中三年(782年),據(jù)寺內(nèi)大殿西縫平梁下保存“因舊名大唐建中三年歲次壬戌月居戊申丙寅朔庚午癸未時重修法顯等謹志”,是寺重建年代之證。宋、元、明、清歷代均有修葺,F(xiàn)存大殿為唐代原構,余皆后人所建。寺坐北朝南,總面積3078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門、龍王殿、菩薩殿和大佛……[詳細] |
龍泉寺(第二批省保)時代:民國地址:五臺山臺懷鎮(zhèn)南5公里處小車溝村九龍崗山腰相傳,昔有九龍作惡,文殊菩薩將其壓在山下,清澈的水底可見九條小龍的影子,寺因此而得名。寺始建于宋代,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重修,清末民國初年又重建,現(xiàn)存建筑多屬民國初年建筑。寺院坐北朝南,F(xiàn)存有牌樓、影壁、臺階和三座院落,主要建筑中院有天王殿、觀音殿、大佛殿,西側兩院分別為門殿、宗堂殿和祖師堂及普濟墓塔。另一院……[詳細] |
金閣寺(第二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五臺山臺懷鎮(zhèn)西北15公里據(jù)《資治通鑒·唐紀》載,唐大歷五年(770年),代宗李豫詔高僧印度來華的三藏法師不空赴五臺山修功德,建寺鑄銅為瓦,涂金瓦上,飾佛閣為金閣,故名金閣寺。五代后幾經(jīng)重修,雖基址末變,但建筑風格已非原貌。明嘉靖四年(1525年)重修,清至民國年間多次修葺,現(xiàn)存建筑為明、清遺構。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2.11萬平方米,有殿堂房屋160余間。寺內(nèi)建……[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