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奎閣時代:清地址:四川省蓬溪縣赤城鎮(zhèn)奎閣,原名鰲峙閣,建于清嘉慶六年(1801年),位于蓬溪縣赤城鎮(zhèn)奎閣公園內(nèi)?w座北朝南,為五重檐八方形穿逗式與抬梁式結合造型的木結構建筑。奎閣由閣基與閣身組成。閣身為正八邊形,建筑面積113平方米。閣基為條石砌筑,正八邊形,高2.4米,面積188平方米,前后均施垂帶式踏道。奎閣總占地面積220平方米,通高約26米。奎閣由底層立內(nèi)柱八根,并逐層墩接至五層![詳細] |
胡氏節(jié)孝坊位于四川省開江縣縣城南20千米的甘棠鎮(zhèn)五福橋村,建于清道光甲辰年(1844年),為磚石坊木結構,四柱三門三重檐牌樓式建筑,東西朝向,通高15米,面闊12米,坊壁厚0.8米,建筑占地面積45平方米。國務院命名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節(jié)孝坊俗稱“雷家院牌樓”。傳說清雍正年間,河南靈寶縣雷家村有一鄉(xiāng)紳,姓雷名代朝,府上頗有田產(chǎn),在當?shù)匾菜愕靡煌。這雷代朝性本良善,又滿腹才學,卻清高淡……[詳細] |
大像山摩崖造像,位于嘉陵江東岸大像山上,主體為崖巒石刻大像,這尊釋迦坐佛,就天然石崖鑿造而成,高約10米,是四川10座大佛之一。佛像頭飾螺髻,腳踩蓮臺,袒胸露懷,左手平放膝上,右手屈施無畏狀,衣紋凸起,端莊慈祥。大佛由三重檐樓遮護,稱為大佛寺,又名大像寺。據(jù)崖龕內(nèi)壁刻記于唐元和四年的《東山大像精舍何居士記》,此佛為閬中人何居士所刻,成于公元809年以前。五代龍德元年(公元921年),在大佛身后添刻……[詳細] |
合江崖墓群(密溪芭蕉灣崖墓、虎頭佛子巖崖墓、榕右魚天堂崖墓、福寶高村崖墓、自懷梭灘石崖墓、大耳朵崖墓、大路邊崖墓、黃溪侯五嘴崖墓、觀音巖崖墓、魚連子崖墓、洞溪崖墓、蔣灣和幸福崖墓、魏家祠崖墓、獅子山崖墓)合江崖墓群位于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合江崖墓主要分布在長江、赤水河、習水河沿岸丘陵和山區(qū)窄谷地帶。以墓群為主,尚存芭蕉灣、魚天堂、佛子巖、高村、梭灘石等五處崖墓群相對集中。2013年,合江崖墓群被國……[詳細] |
臥佛院位于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八廟鄉(xiāng)臥佛溝。距安岳縣縣城北40公里,八廟鄉(xiāng)場鎮(zhèn)5公里,地處安岳、安居交界處。臥佛院摩崖造像和刻經(jīng)年代始于唐開元十一年(723)以前,大規(guī)模造像刻經(jīng)在唐開元年間,從宋代起逐漸衰退。由盛唐高僧玄應及以后的僧俗共同營造。是集石刻文化與自然生態(tài)景觀為一體的休閑度假旅游區(qū)。臥佛院在長約一公里的臥佛溝兩側(cè)高約20米的崖壁上,存留著大批刻造于唐代、五代、北宋的摩崖石刻造像和石刻佛經(jīng)……[詳細] |
七個洞崖墓群漢代崖墓葬位于長寧縣古河鎮(zhèn)保民村,岷溪河北岸的紅砂巖峭壁上,共28座。因有7座;集中建于高約3~8米的絕壁,遠望7個墓門若洞,故名“七個洞”。各墓早被破壞,無隨葬物,唯墓室結構和石刻畫像、題記保存完好!捌邆洞”的7座崖墓從上至下排作四列,單室,拱頂或弧形頂,墓室平面呈長方形,長2.4~4.2米,寬1.7~2.6米,高1.3~2米,室內(nèi)鑿雙石棺的3座,鑿1具石棺的2座;棺具與室壁相連。……[詳細] |
瀘縣屈氏莊園,始建于清代嘉慶—道光年間(1809-1845)。民國1912年—1916年擴建碉樓、戲樓、佛堂,莊園基本完善成現(xiàn)在的格局。解放后,莊園作為糧站使用,1972年將莊園的一部分作為階級教育展館。1981年,瀘縣人民政府公布屈氏莊園為瀘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瀘縣屈氏莊園占地30畝,現(xiàn)存部分占地12畝。整個建筑氣勢雄偉,恢弘壯觀。屈氏莊園坐西南向東北,后靠五仙山,側(cè)依冱水河,整體布局似一艘大船……[詳細] |
寶瓶口是進入都江堰景區(qū)的第一個水利工程。實際上是李冰人工挖掘的一個寬不足20米的水渠,但卻極其關鍵,是內(nèi)江水進入成都平原的咽喉,用以嚴格控制內(nèi)江水進入成都平原的流量。其從高處看像瓶口,故而得名,亦取“保佑平安”之意。俯瞰寶瓶口最好的位置是伏龍觀頂層,可觀濤濤江水穿過寶瓶口的盛景。望著那奔騰而下、純凈至綠的珉江,心中滿是對古人智慧的佩服。寶瓶口:寶瓶口起節(jié)制閘作用,能自動控制內(nèi)江進水量,是前山(今名……[詳細] |
這里是巴塘縣一處重要的茶馬古道遺址,因地形狀若鸚鵡的嘴而得名,地勢險要,東隆山與喇嘛多吉山夾著巴曲河水,形成一條幽深險峻的峽谷。鸚哥嘴曾是巴塘的交通要塞,是官員、商人的必經(jīng)之路,也被稱作“官商大道”,直到川藏公路巴塘段通車,這段曾經(jīng)繁盛的道路才漸漸寂寞起來。鸚哥嘴沿途的石壁上留有清代以來的諸多石刻,記錄了巴塘一帶的歷史變遷,《鳳都護殉節(jié)處》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鳳都護,指的是清廷駐藏幫辦大臣鳳全,在1……[詳細] |
瑞光塔,俗稱白塔,矗立在金堂縣城南24公里處淮口鎮(zhèn)外的蛇山上。背靠太平寺(俗稱白塔寺),面臨沱江,塔為樓閣式,塔基用條石砌成,面闊八米,塔身方形,十三層。通高三十三米,全用素磚建成。黃泥、白灰漿砌,塔身底層6.8米見方,各層漸次收縮,直至塔頂,每層均為仿木樓閣四楹三開間,所異于其他佛塔的是底層西方開門。層底有斗拱七個,轉(zhuǎn)角鋪作有假昂。塔為空心,內(nèi)置右旋式順時針磚砌磴道可達第十層。每層設佛龕,并在當……[詳細] |
大廟飛來殿坐落于四川省峨眉縣城北2公里的飛來崗上,是中國古代道教建筑。飛來殿俗稱“大廟”,始建年代無考,重修于北宋淳化四年(993年),名天齊五行廟。元大德二年(1298年)重修,元泰定元年(1324年)始告落成,改名東岳廟。明萬歷三年(1575年)始供佛像。此后又增建山門等,佛、道雜居,稱為大廟,F(xiàn)存宋元至明清等各代構成的建筑群,內(nèi)有《宋淳化四年重修廟記》和《元泰定四年重修東岳廟記》碑,占地總面……[詳細] |
閬中觀音寺原為唐代名剎開元寺修建于唐朝初期,取開國紀元之義。據(jù)史料記載,直到元明朝,它仍為閬中最大的寺廟。后來隨著時光流逝,開元寺遭到殘毀。公元1496年,壽王祜封藩保寧,在西城修建王府,將明初的觀音寺拆遷到開元寺舊址,重新進行修建。從而使觀音寺取代開元寺成為巴西最大的寺院。昔日的觀音寺規(guī)模宏闊,背負覘星臺、面對嘉陵江、門臨潺潺溪流,周圍翠竹千竿環(huán)繞成蔭,環(huán)境極為清靜幽雅,漫步其間,處處都能使人感……[詳細] |
玄妙觀位于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鴛大鎮(zhèn)白羊山麓。距安岳縣城20公里,鴛大鎮(zhèn)5公里。玄妙觀開創(chuàng)于唐代,是集農(nóng)業(yè)生態(tài)景觀與文物保護為一體的風景旅游區(qū)。玄妙觀是我國道教造像勝地,摩崖造像分布于一蘑菇狀的平頂巨石周圍,前后各長約10米,左右長約6米,高約5米,頂平。四面立壁鑿為造像龕、大小龕窟達79個,石刻造像1293尊,全為唐代的精美雕刻。主要造像有老君釋迦并坐、真人、十二時神、金剛力士、九頭鳥、觀音、勢至……[詳細] |
仁壽冒水村摩崖造像,是宋代摩崖造像的精品之一。仁壽冒水村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虞丞鄉(xiāng)冒水村三組,這里地處淺丘,四面環(huán)山,又叫大佛溝。冒水村摩崖造像鐫刻在一塊大石包上。2013年3月,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仁壽冒水村摩崖造像,因地處大佛溝,又叫大佛溝摩崖造像,有造像6龕共22尊,另有碑記一通,題記一處三則,大部分完整。據(jù)仁壽縣文物管理所考證,這些造像鐫鑿于宋淳熙十一年(1184)……[詳細] |
塔梁子崖墓群,位于中國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民主鄉(xiāng)桂花村響灘河北岸“塔梁子”山腰上。2002年9月—1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對塔梁子崖墓群中的9座崖墓進行搶救性發(fā)掘。這批崖墓由墓道、墓門、主室、甬道、側(cè)室、棺床、壁龕、灶臺等組成,有單室、雙室、多室等形制,以多室墓為主。在崖墓中首次發(fā)現(xiàn)有壁畫和墨書榜題,并發(fā)現(xiàn)一批仿木建筑形式的雕刻和珍貴的畫像雕刻新題材,大大豐富了崖墓的考古資料。根據(jù)這批崖墓……[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