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砦遺址位于河南省鄭州新密市東23公里劉寨鎮(zhèn)新砦村西部,南臨洧水,東部是洧水故道,西部和北部為開闊的平原,面積約100萬平方米,主要遺存為河南龍山文化晚期和二里頭文化早期。1979年3~4月、1999年、2000年對該遺址進行多次發(fā)掘,取得了“新砦期文化”確認的學術成果。2002年~2005年10月,又繼續(xù)對新砦遺址進行了發(fā)掘,已初步確定新砦遺址是一處設有外壕、城壕、內(nèi)壕共三重防御設施,中心區(qū)建有……[詳細] |
![]() | 時代: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李家溝遺址,位于河南省鄭州市新密市,是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的古遺址,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jīng)考古發(fā)掘,了解到其主剖面均包括了從舊石器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地層堆積。發(fā)現(xiàn)距今10500年至8600年左右連續(xù)的史前文化堆積。堆積下部出土有細石核與細石葉等典型的細石器遺存,上部則含繩紋及刻劃紋等裝飾的粗夾砂陶及石磨盤等。舊石器階段,在發(fā)現(xiàn)……[詳細] |
![]() | 密縣縣衙,現(xiàn)稱新密古縣衙,位于鄭州西南40公里的新密市,建于隋朝(公元616年),歷經(jīng)隋、唐、宋、元、明、清六個朝代,距今1400年的歷史。2006年6月新密古縣衙被省政府公布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目前國內(nèi)現(xiàn)存歷史最長、規(guī)模龐大、保存完整、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縣級衙署,有“中華第一衙”之稱。密縣縣衙,位于河南省會鄭州市西南43公里處,古縣衙所在地,原古名為法橋堡,隋代由密縣縣東大隗移此。密縣古縣……[詳細] |
![]() | 時代:唐宋密縣瓷窯遺址,位于新密市城區(qū)西南,原密縣老城西門外。遺址地處南北走向的菜園溝河兩岸,李公惠政橋橫跨其上,橋北稱碗窯溝,橋南稱菜園溝。在河溝兩側斷崖上,都暴露出窯具和瓷片的堆積層,尤其是橋南河溝東側更多,堆積層一般厚1—3米。在兩側斷崖上,還發(fā)現(xiàn)了一座殘窯址,窯壁用土坯筑成,已燒成磚紅色;澄水池2個,為礓石砌成灰色光滑硬池面。遺址南北長1080米,東西寬200—300米,總面積約30萬平方……[詳細] |
![]() | 時代:新石器時代、夏、商、漢曲梁遺址位于河南省新密市曲梁鄉(xiāng)曲梁村北,面積約400×600平方米。這里地處丘陵地區(qū),溝壑交錯。遺址區(qū)則地勢平坦,溱水分兩支環(huán)繞遺址的東、西、北三面流過。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屬龍山文化晚期至二里頭文化二、三期遺存。位于新密市東25公里曲梁村北小司河與溱水之間的高地上。南北長600米,東西寬370米,面積約22公頃,文化層厚2--……[詳細] |
![]() | 打虎亭漢墓位于鄭州市西南35公里處新密打虎亭村。穿過仿漢闕式大門,沿路南行約七十米,但見路的右側有一個高大的土冢,猶如土山,東西兩墓并列,相距約30米,這就是打虎亭漢墓。該墓為東漢宏農(nóng)太守張伯雄及其親屬的陵墓,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已發(fā)掘的最大漢墓之一,現(xiàn)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打虎亭漢墓墓東為畫像石墓,墓西為壁畫墓,墓主可能是和張伯雅有親屬關系的人。這兩座漢墓的內(nèi)部建筑形式和結構基……[詳細] |
![]() | 古城寨城址位于河南省新密市東南35公里的曲梁鄉(xiāng)大樊莊村古城寨村民組周圍,是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城址規(guī)模宏大,面積176500平方米,周圍環(huán)繞護城河。城外西南部是仰韶文化遺址,北面、東面是龍山文化遺址。在古城寨城址的東北部,發(fā)現(xiàn)了大面積的龍山時代夯筑建筑群,清理出大型房基兩座。其中一號房基為南北長方形,是一座中國目前所發(fā)現(xiàn)的龍山文化時期面積最大、結構最復雜的宮殿式建筑。另外,還清理出龍山文化、二里頭……[詳細] |
![]() | 后士郭壁畫墓位于新密市城區(qū)西大街辦事處后士郭村。地面上現(xiàn)存4個土冢,5座漢墓。1963~1964年,發(fā)掘2座;1978年發(fā)掘1座。3座墓均坐北向南,磚石結構,形制基本相同,由斜坡墓道、圓券甬道、墓門、前室、中室、南耳室、北耳室、北主室和西側室組成。北主室前壁正中樹一立柱,柱承一斗。其中,后士郭1號墓出土的陶倉樓所繪彩色收租圖,描繪細致,形象生動,是一幅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為研究漢代藝術史提供了重要……[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