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山彭家祠建于清代中葉。據(jù)稱300多年前,一位彭姓鹽商遷居到此并扎根繁衍。其子孫后代為防御土匪滋擾,歷經(jīng)20多年艱辛夯土壘筑,建起該古堡;300年后的今天,彭家祠雖然已成為當?shù)刂皡^(qū)英西峰林走廊的核心景點之一,但所幸仍保留著初始時期的建筑風貌,以及謎一樣的傳說典故,風采依舊,氣勢逼人。1995年被列為“英德市文物保護單位”。該建筑坐南向北。彭家祠建于螺山上,山高約33米,房舍從山腳起建至山頂,共……[詳細] |
文峰塔位于廣東省英德市區(qū)北江東岸大站鎮(zhèn)江南村,1985年被列為“英德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塔距今已390余年,曾兩次遭受雷擊,北面一行狗牙式磚被擊落,但塔身保存尚好。該塔為出檐平座空心磚塔,座南向北,八角九層,高48.5米,每層均有8個船蓬式券門,東南西北四門均通塔心,其余四個門為外壁龕,有塔剎。首層高5.48米,外圍周長34.4米,塔身厚3.4米,建筑面積約220平方米,以上逐層樓列遞減。平座……[詳細] |
唐—民國 英德 南山摩崖石刻位于英德縣英城鎮(zhèn)南郊一公里的南山。南山由大小十八個山峰組成。南朝梁中大通五年(533年)在山腳建有“萬壽寺”,寄寓壽比南山之吉祥而得名。唐宋時期南山建有亭臺樓閣等32個景點,吸引著歷代游人賦詩題刻留念。唐元和六年(811年)貞陽縣令侯著為南山景點“涵暉洞”題名石刻,是南山第一題摩崖石刻。從唐代至民國,南山摩崖石刻原有140多題,現(xiàn)存106題。其中唐代5題,宋代59題,明……[詳細] |
唐—民國英德碧落洞摩崖石刻位于英德縣英城鎮(zhèn)橋下管理區(qū)燕子巖山。碧落洞是一個天然的石灰?guī)r溶洞,山水秀麗,從唐代起便有人游覽,賞景賦詩,刻石留念。洞口上方峭壁上,分別以橫行及豎行鐫刻“碧落洞”三個大字。唐代自稱唐末秩臣的周夔偕貞陽縣(英德縣前稱)令侯著游此洞后,寫有《到難篇》,并刻于洞壁上,成為最早的題詩。五代十國時期南漢主劉晟出巡英州時曾游此洞,并命侍臣鐘允章寫下《盤龍御室記》,勒于石上。以上2題摩……[詳細] |
史老墩遺址位于英德市沙口鎮(zhèn)清溪村北江東岸的一級階地上。年代為新石器時代至商時期。1996年發(fā)現(xiàn)。1996~1998年發(fā)掘200平方米。文化層最厚達3米多。文化內(nèi)涵分兩期。第一期為新石器時代,有遺跡32處,少數(shù)為祭祀遺跡,將兩件石器擺放成“八”字形;多數(shù)是石器制作遺跡,以砧石或礪石為中心,周圍多見礫石、石片、石器制作工具、石器胚件、成品或半成品石器,器類包括有尖狀器、穿孔器、矛、雕刻器、錘、球、棒、……[詳細] |
清—民國英德觀音巖摩崖石刻觀音巖是英德市城北二十里處北江邊一個天然石灰?guī)r溶洞,因洞中供養(yǎng)觀音大士像而得名。洞高40多米,寬30多米,深125米。石壁上分布著63題摩崖石刻,其中字跡不清或殘缺的19題,無紀年的11題,清代31題,民國2題。據(jù)史書記載,最早描寫觀音巖的題詩是宋代馬倫的《摸魚兒·游觀音巖》,F(xiàn)發(fā)現(xiàn)有紀年的最早一題石刻是順治15年(1658年)周的題刻,最晚一題石刻是民國二十二年(193……[詳細] |
文英書院位于英德大灣鎮(zhèn)金灣社區(qū)——始建于1898年,坐南朝北,背倚金山,環(huán)境優(yōu)美,結(jié)構(gòu)別具一格,規(guī)模宏偉壯觀。文英書院建于清代光緒二十四年,坐南向北,為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包括三進式一廳兩廂房,面闊24.6米,進深22.6米,占地面積555.96平方米。當時,英德境內(nèi)建于清朝期間的書院除了文英書院以外,還有龍山書院、南山書院、會英書院、文瀾書院。歷經(jīng)時間淘洗,大灣鎮(zhèn)文英書院成為唯一幸存下來的古書院?婆e……[詳細] |
功垂捍御牌坊,位于英德城西白樓村西廟前。功垂捍御牌坊始建于同治十年(1871年),3間4柱5樓,以花崗巖為原料砌筑。首層門楣上陰刻“功垂捍御”,頂層正中陰刻“圣旨”。虞夫人坊(功垂捍御牌坊)在麻寨(今城西,長嶺一帶)古西神祠,咸豐十年(1860年)兩廣總督勞崇光題請敕賜號,同治十年(1871年)建。2008年11月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fā)出《關(guān)于公布第五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通知》, 功垂捍御牌……[詳細] |
寺塔在浛洸鎮(zhèn)東北方平地上,因塔旁建有蓬萊寺(已毀)而得名。因塔磚有“舍利弗”陽文,故又稱“舍利塔”。《韶州府志》、《英德縣志》均載此塔建于唐咸通年間,宋代曾重修。塔為平面六角五層樓閣式磚室塔。高15.4米,塔腔為穿壁繞平座結(jié)構(gòu)。首層設(shè)副階,以上各層以棱角牙子磚和線磚相間疊澀出檐,塔身置假平座并向上逐層收分。其形制結(jié)構(gòu)為宋塔風格。宋鄒衍中有詩云:“半藏舍利半每苔,劫火曾經(jīng)未化灰。芳草年年春自綠,六朝……[詳細] |
牛欄洞遺址位于英德市云嶺鎮(zhèn)獅石山南麓。年代為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新石器時代早期。1983年發(fā)現(xiàn),總面積約400平方米。1996~1998年發(fā)掘50多平方米。該洞平面為曲尺形,廊道式發(fā)育。文化堆積中含大量螺殼和動物骨骼。石器均為礫石制作,有少量石片石器。文化內(nèi)涵可分為三期:第一期為舊石器時代晚期,僅見打制石器和骨器,動物群中有少量絕滅種,少見螺殼,碳十四測定動物骨骼標本的年齡為距今10780年至1241……[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