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蔭山房位于廣州市番禺南村。清代舉人鄔彬的私家花園。清同治六年(1867年)起建,同治十年建成。坐北向南,占地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瓏著稱,為清代粵中四名園之一。進(jìn)門過小院,便到余蔭園門旁,懸掛點題的“余地三弓紅雨足,蔭天一角綠云深!钡哪韭(lián)。園門前右邊植夾墻竹,頗有特色。園中建筑沒有中軸線,自由散點布局,以石拱風(fēng)雨廊橋為界,分為東西兩區(qū),東有玲瓏水榭、臥匏廬、楊柳樓臺、孔雀亭和來薰亭;西有深柳……[詳細(xì)] |
清 番禺 屈大均墓 位于番禺市新造鎮(zhèn)思賢村寶珠崗麓。墳面呈“凸”字形,灰沙建造。前寬14.50米、后寬6.80米、縱長9.80米。墳頭呈馬鞍形,正中嵌高0.93米的青石碑,中刻楷書“明屈翁山先生墓”,下署“民國十八年己巳仲冬番禺縣長陳樾題”。墓表豎立在墳頭后右側(cè),為邑人吳道镕撰書。其父屈澹足墓在屈大均墓表的左側(cè),墓碑楷書“明澹足屈公之墓”。其母之墓在屈大均墓右前方,墓碑楷書“明屈母黃君墓”。……[詳細(xì)] |
沙路炮臺位于番禺區(qū)化龍鎮(zhèn)沙亭村北約坊兵崗,由沙亭村北約坊的馬腰崗和兵崗上的數(shù)座炮臺組成,北與黃埔長洲島隔江相望,是珠江航道上的重鎮(zhèn)與隘口。作為中國近代史上的“珠江古炮臺遺產(chǎn)廊道”景觀,沙路炮臺見證著中國社會轉(zhuǎn)型的風(fēng)云變幻,這對于研究近代軍事戰(zhàn)略科學(xué)有著重要的價值。沙路炮臺是在朝光緒十年(1884)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主持修建的。當(dāng)時正值中法戰(zhàn)爭,為了鞏固海防,防止法國侵略軍偷襲廣州,張之洞在扼守獅……[詳細(xì)] |
明番禺蓮花塔原名文昌塔,位于廣州市番禺蓮花山。據(jù)清乾隆年間《番禺縣志》載:“明時有南海龐端業(yè)生員郭等冒認(rèn)稅山,招商開采,傷地脈,人文罹厄,萬歷四十年(1612年)邑舉人李惟風(fēng)、劉如性、林彥樞、崔知性、梁瑛告官封禁,復(fù)建浮屠其上,今呼石礪塔”。因塔雄據(jù)珠江口,外來船舶以此為航標(biāo)。塔平面呈八角形,青磚砌筑,為壁內(nèi)折上樓閣式塔,外觀九級,內(nèi)分11層,高48米,每層平座和腰檐均用菱角牙磚疊澀挑出。柱梁、……[詳細(xì)] |
清番禺蓮花城位于廣州市番禺蓮花山的第二峰,地處珠江獅子洋水道西岸。城的平面略近橢圓形,面積約1400平方米。城墻以石作基礎(chǔ),里外用青磚砌筑,中間填土。高5.66米、厚2.34米。南、北面各有一石券拱門。城內(nèi)原有墩臺、兵房、馬廄等,城外有烽火墩及20門炮位,今已湮沒。蓮花城是清政府為禁海移民而設(shè),建于康熙三年(1664年)六月,作為哨所之用。-戰(zhàn)爭期間,兩廣總督琦善與英方代表義律在此密議《善后事宜章……[詳細(xì)] |
陳氏大宗祠俗稱善世堂,位于番禺市石樓鎮(zhèn)一村。始建于明嘉靖年間,萬歷年間擴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重修。宗祠由頭門、牌坊、正堂、后寢和襯祠組成,進(jìn)深共四進(jìn),建筑面積為2472平方米。頭門面寬三間17.84米、進(jìn)深兩間9.3米。前后廊設(shè)塾臺,前廊梁架駝峰、斗拱均雕有花紋,額枋上承十七攢如意斗栱,正門上匾額刻“陳氏大宗祠”,額枋刻壽字紋飾和八仙獻(xiàn)壽圖。大門兩側(cè)各立一砂巖石獅,花卉回字紋石基座。牌……[詳細(x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