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性色,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99啪,黄色亚洲一区网站入口,国产裸体裸拍在线观看,校花高潮喷水视频,天天操,天天摸,天天搞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河源市 > 和平縣旅游

和平縣文物古跡介紹

林寨古村落
  林寨古村位于河源市和平縣,是陳姓聚居地;據史載,該村建制于秦朝,公元前214年前,秦始皇派大軍南下時,南越王趙佗為防御來犯之敵,派屬下一姓林將軍到當地筑寨守關,官府后來便用其姓命名該寨。清代至民國期間,林寨村民興建起頗具規(guī)模的古民居群——四角樓每座占地1000至3000平方米不等,四角置碉樓,高達8至10米,主體建筑為三進院落廳堂式布局,氣勢恢宏、錯落有致。為典型客家風格的方圍屋,根據不同的歷史淵源,每一座四角樓都被冠以儒雅的稱謂。如新朝議第、永貞樓、福謙樓、謙光樓、寶三樓、九棟屋、世美樓、當鋪、美盡東南等。村內有清代、民國古民居200多幢,是全國最大的四角樓古建筑群,23屆世客屬懇親大會觀賞點,被評為省首批古村落之一、“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中國民族優(yōu)秀建筑文化遺產名村”。內中的古樓、古巷、古井及石刻、木雕、繪畫、名人書法有很高的觀賞和考古價值。清代至民國期間,林寨村民興建起頗具規(guī)模的……[詳細]
和平縣革命烈士紀念碑
  和平縣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和平縣陽明鎮(zhèn)先烈路城南的小山頂上。該紀念碑是為紀念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犧牲的和平籍革命烈士而建造。于1957年2月動工興建,基座六棱體形,每邊長2.5米。碑臺680平方米,紀念碑建在平臺中央,山石砌成,彈頭形尖頂。紀念碑用山石砌筑,表面批蕩石米,平面六棱形,高14.6米,二級高30厘米底座,底座邊長4米,碑體底邊長2.6米,高2.8米處砌出腰檐,檐下鑲嵌碑序與烈士名單碑刻。檐上南北兩面浮塑“和平縣革命烈士紀念碑”,其余四面分別塑“壯志凌云偉大功勛,無產階級的好兒女,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壯烈犧牲千古流芳”。六棱臺形頂,繞紀念碑有六棱形平臺。近年來,烈士紀念碑平臺下新建了4座涼亭,鋪設了四周階梯,進行全面綠化,并對碑身進行了一次大型的維修。2001年興建了南大門,南北兩面山下各有一座牌坊門,門內有梯級臺階直通紀念碑。1985年8月,被和平縣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詳細]
中共和平縣第一個支部舊址
  中共和平縣第一個支部舊址位于和平縣熱水鎮(zhèn)中興村羅氏祠堂。1934年夏,羅響(方華)、張覺青在熱水創(chuàng)辦了東華小學,該校就設在羅氏祠堂內,羅響任校長,張覺青任教導主任,聘請羅鏡清、王守中等先進青年為教員。1938年初,中共廣東省委派遣麥任(麥文,東莞人)到東江上游恢復和發(fā)展黨組織。同年5月,麥任在老隆經黃用舒(建黨對象)介紹認識了羅響,并與羅響同赴和平熱水,對羅響、張覺青進行深入考察。麥任深感羅、張已經成熟,決定先發(fā)展羅響入黨,再由羅響發(fā)展張覺青入黨。羅響、張覺青入黨后,又發(fā)展了葉鏡芬入黨,并于1938年6月成立了中共和平縣黨小組,羅響任小組長,上屬中共龍川支部領導。1938年6月至8月,黨小組先后發(fā)展了黃驚白、羅寶萱、陳仁、羅維之(羅鏡清)、章平(張祥鎮(zhèn))、王守中、朱理從、羅儒科、黃佛光、羅北星等10人入黨。是年8月,中共和平縣支部在熱水東華小學成立,羅響任書記,張覺青任組織委員,葉鏡芬任宣……[詳細]
4、對江塔
對江塔
  對江塔始建于明萬歷年(1573年),位于縣城南面紫金山,因塔與蜿蜓的俐江河隔江相望而得名,又稱文筆峰。文革期間遭毀壞,人們懷念對江塔,一九九三年仿樣重建,塔呈六棱形,高七層(31.80米)空心,內設盤旋式樓梯,用青磚砌成,外面裝黃紅色琉璃瓦。此塔雄姿英拔屹立在紫金山上,更添山城佳色![詳細]
徐傅霖故居
  在廣東粵北山區(qū)河源市和平縣下車鎮(zhèn)石含村有一座名為“浰東小筑”的古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它的建筑結構和建筑風格為傳統(tǒng)客家民居四角樓。浰東小筑,它的創(chuàng)建者為近代名人徐傅霖。徐傅霖,字夢巖,邑人尊稱其為“夢公”,廣東省和平縣下車鎮(zhèn)石含村人,生于1874年,前清秀才,京師政法學堂畢業(yè)后,留學日本京都政法大學。早年加入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曾任臨時國會議員,眾議院議員。1915年任上海《正誼》雜志、《新中華》雜志。參與發(fā)起組織共和維持會,反對袁世凱稱帝。曾創(chuàng)辦《中華新報》,任主筆。1916年后,任國會議員、大理院院長。曾任國民參議員,國府委員,國大代表,總統(tǒng)府咨議。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反對蔣介石--和不抵抗主義,主張抗日。1932年參與組織中國國家社會黨,當選為第三屆中央常委。1938年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6年冬接替張君勱之職,任-(中國民主社會黨由“國家社會黨”和海外之“民主-黨”合……[詳細]
方華故居
  方華故居位于和平縣熱水鎮(zhèn)中興村上樓自然村。方華(1912~1999),原名羅響,和平縣熱水鎮(zhèn)中興村人。1932年參加革命,193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早年,積極尋求救國救民真理,曾與張覺青等人一起創(chuàng)辦熱水東華小學,開辦農民夜校,組織農-動,成為九連地區(qū)革命領導人之一。1938年8月,和平縣第一個黨支部成立,方華任支部書記;1939年2月,方華任中共和平縣工作委員會書記;5月,任中共和平縣委員會書記;9月,當選為中共“七大”代表;10月,調中共龍川中心縣委工作。1945年,在延安參加“七大”會議后,曾任中共撫順市委-部長、安東市總工會主席等職。建國后,歷任中共湛江市委書記兼市長、茂名石油總公司黨委書記兼總經理、中共茂名市委書記等職。1983年退居二線,1986年離職休養(yǎng)(享受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醫(yī)療生活待遇),1999年7月病故廣州。該故居始建于清代,坐西北向東南,回字形方圍屋,四角有角樓![詳細]
浰東小筑(徐傅霖故居)
  浰東小筑(徐傅霖故居)位于河源市和平縣下車鎮(zhèn)石含村蟬溪村。始建于民國元年(1912年),建成于民國十年(1921年),大大小小的房子共有48間。浰東小筑坐東向西,依山傍水,通面寬三門五間42米,每進與進之間都有天井用于采光、通風和排水,四角建有雕樓,俗稱“四角樓”。青磚砌墻,木架梁,硬山頂。斗門和大門均用青石砌成門框,上面嵌有青石匾。方形削角石柱承檁,三架式斗拱抬梁,斗拱和梁架上浮雕浮龍花卉圖案,鍍金漆。斗門上是時任“國民政府農林總長”的鐘秀親筆所題匾額“浰東小筑”,兩側的對聯(lián)是“世承高士芳微衍文明種族翕順家庭永懷舊德;門挹遙天佳氣對輝爛星云光華日月丕煥新猷”。正門是“國民政府行政院長”譚延闿所題“高士舊家”,與對聯(lián)“擴鴻圖以迪前光務遵祖敬宗一派淵源溯東海;謀燕羽而治后裔勉積功累千秋世澤衍南州”。二廳石柱上也是譚延闿所題的對聯(lián)“愛茲繞屋溪山俯察仰觀寄傲有堂伴綠野;志在濟時霖雨先優(yōu)后樂賦閑何……[詳細]
8、華表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表塔
  華表塔,原名黃猄社塔,位于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彭寨鎮(zhèn)墩頭村。古時,因坐落在華表自然村,世人為了方便稱呼,故更名為華表塔。它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年),是由當地村民集資建造,清乾隆6年重修,民國26年續(xù)修。華表塔是和平縣最古老的建筑之一。1955年被列入和平縣第一個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傳說華表塔有300多年的歷史了,關于塔的興建,當地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200多戶人家在彭寨這里休養(yǎng)生息?墒翘觳徽諔@里連年遭-襲擊,好端端的山鎮(zhèn),變成了一片廢墟。人們在廢墟上嘆息著,只好打起背包,準備到外地去討飯過日子。這時,一位自稱“華表”的老和尚路過此地,他察看了地形,就對鄉(xiāng)親們說:“鄉(xiāng)親們甭怕,彭寨的地形是個船形,如果在寨里建座寶塔,就像在船上豎根(桅桿),那么這船是可以穩(wěn)住的!闭f完,就飄然而去。鄉(xiāng)親們撐起腰桿,勒緊褲頭……[詳細]
9、曾源故居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曾源故居
  曾源故居位于和平縣大壩鎮(zhèn)鵝塘村。曾源(1917~2008),原名曾鏡湖,和平縣大壩鎮(zhèn)人。1938年10月在中山大學入黨。早年,曾任中共和平縣委書記,東江縱隊第六、第七支隊政委,護航大隊政委兼惠東縣委書記,大亞灣人民抗日自衛(wèi)總隊政委。1945年9月任東縱主力第三支隊政委,率部挺進九連山開辟游擊根據地。1946年6月,隨東縱北撤山東煙臺。1949年9月南下,任兩廣縱隊第三、第四團政委,獨立師政委。建國后,歷任順德縣委第一書記、高雷軍分區(qū)政委、粵西軍區(qū)政治部主任、中共湛江市委第二書記、中共茂名市委書記兼市長等職。文革-期間,曾受到不公正待遇。1972年6月恢復工作,任中共茂名市委書記兼革委會主任。1979年2月調任暨南大學黨委副書記。1984年5月離休,2008年4月病逝廣州。該故居始建于民國,坐西北向東南,總面寬44米,總進深45米,占地面積1980平方米。堂橫式建筑,三進兩橫一前院布局。土木……[詳細]
大丘面墓群
  大丘面墓群位于和平縣彭寨大丘面山上。自1984年至1989年,發(fā)掘南朝墓12座,唐墓1座。 南朝墓有兩種形制,一種是長方形單券頂磚室墓,有兩座,墓底鋪磚“人”字紋。分前室和后室,后室比前室高18厘米,兩室之間有三級臺階,后壁設方形壁龕。封門磚側放疊砌。墓磚側面拍印方格紋、錢紋和魚紋。五號墓封門中發(fā)現(xiàn)1個長方形圖案磚,平面拍。秱連續(xù)規(guī)則的“王”字和“匣”形紋,側面拍印雙魚紋。十三號墓出土大量拍印有“建元四年”的反文紀年磚!敖ㄔ哪辍笔悄铣R高帝年號(482年)。另一種是長方形單券頂磚室墓,有10座。不分室,無壁龕,墓底鋪“人”字磚。墓磚拍印方格紋,錢紋和菱格紋。出土器物97件,有青瓷碗、杯、雞首壺、盤口壺、四系罐,銀釵、銀鐲、銀杯,鐵劍,鐵剪等。六號墓為長方形單券頂磚室墓。用素面青色磚砌筑,墓底鋪“人”字磚。人骨和葬具已朽,墓內散落鐵質棺釘。出土隨葬品5件,有青瓷壺,青瓷雙系罐,四出葵瓣……[詳細]
和平人民義勇隊交通站舊址
  和平人民義勇隊交通站舊址位于和平縣東水鎮(zhèn)梅花村增洞自然村。1947年,林鏡秋率領的和平人民義勇隊在東水鎮(zhèn)內堅持斗爭,以伍氏宗祠為交通站,傳送情報,傳遞革命信息等。當地人民積極配合義勇隊,有的甚至協(xié)助提供情報、傳送情報,給義勇隊很大的幫助。1947年5月,曾志云、林鏡秋、陳實棠率部隊頻頻出擊,戰(zhàn)績輝煌。23日,部隊襲擊彭寨-所和鄉(xiāng)公所,活捉了鄉(xiāng)長、自衛(wèi)隊長,繳獲-20余支,破倉分糧2000多擔。24日,該部又襲擊東水-所,巡官劉進起義。接著,又揮師林寨,俘獲林寨鄉(xiāng)長等7人,繳獲長-共9支,開倉分糧200余擔。30日,部隊進入公白鄉(xiāng),聯(lián)防隊聞風而逃。此后,該部進入河西,協(xié)助原河源縣的三河、上莞、船塘及連平縣大湖等地方武裝打擊敵人。該舊址是伍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坐北向南,磚、木、石結構,磚墻,硬山頂,三進三間布局,面寬三間25米,進深二間中夾二天井50米。正中為上、中、下三廳,兩邊有廂房。194……[詳細]
連和縣人民政府舊址
  連和縣人民政府舊址位于和平縣青州鎮(zhèn)山塘村。1947年3月中旬,中共九連工委嚴尚民、魏南金、鐘俊賢從香港到九連地區(qū)傳達香港分局關于形勢任務和恢復武裝斗爭的指示后,部隊戰(zhàn)斗力不斷增強,解放區(qū)、游擊區(qū)不斷擴大。和西、和東縣委按九連工委關于抓緊建立人民政權的指示,建立了一批鄉(xiāng)、村人民政權。1949年1月1日,連和縣人民政府在青州山塘成立。上屬九連地委領導,下轄和西地區(qū)及連平忠信、上坪、大湖及惠化等鄉(xiāng)鎮(zhèn)?h長駱維強,副縣長鄧基、黃志猷,秘書徐梓材,財政科長葉吉祥,民政科長羅寶萱,文教科長曾憲章,軍事科長賴書德。政府辦公地點設在劉氏祠堂內,至和平縣城解放,才搬遷至和平縣政府現(xiàn)辦公所在地。該舊址是當地劉姓祠堂,始建于清末,占地面積1024平方米,總面寬9.5米,總進深29米。土木磚瓦結構,坐東向西,硬山頂,灰瓦面。該房屋原是泥磚墻,2011年由市、縣政府出資作了維修,改為紅磚墻,懸山頂。1983年12月……[詳細]
和東行政委員會舊址(小延安)
  和東行政委員會舊址位于和平縣古寨鎮(zhèn)河東村嶂下。1947年3月中旬,九連工委領導嚴尚民、魏南金、鐘俊賢從香港來到九連地區(qū),組織恢復武裝斗爭。1948年,按照九連工委關于抓緊建立人民政權的指示,建立了一批鄉(xiāng)、村人民政權。同年,和東縣行政委員會在古寨嶂下成立,主席林鏡秋,上屬九連工委領導,下轄和東及川北地區(qū)。委員會成立后,對支援部隊及發(fā)動群眾參與革命活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該房屋建于清代,坐南向北。占地面積245平方米,總面寬六間17米,總深三進13.5米。土木磚瓦結構,硬山頂,灰瓦面,壘瓦為脊,石灰夯筑墻腳,泥磚墻,青磚鋪地。三進六間布局,東側加砌一間伸手廊。正面一排二門,木門框,正門在西邊,進門有天井與上廳,東南角建有二層高角樓。在大門兩側還保留有當年國民黨圍剿時書寫的墨字標語“打倒奸匪林鏡秋”,“活捉林鏡秋,政府賞谷五百石”。2010年1月,被和平縣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中共九連工委舊址
  中共九連工委舊址位于和平縣青州鎮(zhèn)永豐村朝科自然村。1947年3月,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為了統(tǒng)一整個九連山地區(qū)黨的領導,決定撤消后東特委及中共九連臨時工作委員會,成立中共九連地區(qū)工作委員會(簡稱九連工委),嚴尚民任書記。九連工委所在地就設在青州賴屋。九連工委成立后,即召開了第一次擴大會議,明確提出了“反三征(征兵、征糧、征稅)、破倉分糧、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政治主張。在九連工委的領導下,和西、和東地方黨組織配合“粵贛邊人民義勇隊”,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反三征,發(fā)動群眾破倉分糧,減租減息,鎮(zhèn)壓-地主、惡霸運動,聲熱浩大,威震四鄉(xiāng)。幾個月時間內,連克彭寨、東水、林寨和公白等地國民黨鄉(xiāng)公所、-所,打擊了三河、上莞、船塘、大湖等地方土頑和-勢力;共繳獲長-50余支、倉谷1500余石,并將收繳稻谷賑濟貧苦百姓,深受廣大群眾的擁護。青年農民、學生紛紛要求參軍參戰(zhàn),部隊迅速壯大,許多地區(qū)恢復和建立了農會和民兵組織。……[詳細]
聚史鄉(xiāng)革命烈士紀念碑
  聚史鄉(xiāng)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和平縣彭寨鎮(zhèn)聚史村聚史小學南邊的和尚山上。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期間,聚史地區(qū)共有11位革命烈士犧牲。為了告慰烈士英靈,弘揚革命傳統(tǒng),建國初期中共聚史鄉(xiāng)黨支部、聚史鄉(xiāng)政府,在聚史小學右側和尚山上,修筑了“聚史革命烈士紀念碑”。原和東區(qū)委書記梁錫祥,為革命烈士紀念碑撰寫碑文。該紀念碑始建于1984年,1986年12月重修并擴建。磚石砌筑,表面批搪石米,三級方塔形,底邊1.5米,高5米,北面陰刻“聚史鄉(xiāng)革命烈士紀念碑”,南面陰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落款是“中共聚史鄉(xiāng)黨支部、聚史鄉(xiāng)人民政府”。北面二級塔身中嵌花崗巖石碑刻,鐫刻紀念碑序。南面碑刻鐫刻烈士芳名,依次是:黃樹端、梁權民、黃炳榮、黃時揚、黃佛光、黃東全、曾觀妹、曾錦鐘共九位。塔四周建有六角形實墻欄桿。2012年1月,被和平縣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