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性色,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99啪,黄色亚洲一区网站入口,国产裸体裸拍在线观看,校花高潮喷水视频,天天操,天天摸,天天搞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旅游

山東省文物古跡介紹

381、滕州龍泉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滕州龍泉塔
  在滕州城東郊,荊河西岸,高聳著一座巍巍古塔。每當斜陽西照,霞光萬道,波水漣漪與塔影遠山相映生輝,極為奇麗壯觀,被古人命名為塔影高標(又稱浮屠峙玉),為古滕八景之。古塔俗稱龍泉塔,原是龍泉寺的一座佛塔。龍泉寺建筑規(guī)模宏麗,從遠處便可望見那黃墻壁瓦,蒼松紺宇。進寺四顧,但見正中大殿軒昂,兩側(cè)廡殿整齊,殿內(nèi)供的佛像栩栩如生,碑房里各種碑刻琳瑯滿目、風雅古樸。清末民初,龍泉寺龐大的建筑群大都倒塌失修,僅存此塔。昔日輝煌壯觀的龍泉禪寺已成為歷史,但龍泉塔穿越歷史的煙云巍然屹立。關(guān)于龍泉塔命名,據(jù)史書記載:又大泉水,時漂民居,故建塔以鎮(zhèn)之,龍泉之名蓋亦有自云。塔名的由來可能與水有關(guān)。龍泉塔建于何時?由于年代久遠,資料散失,至今仍無定論。清道光《滕縣志》中有以浮屠峙玉為題的詩:久隨韋肇映題名,卓立龍泉奠此氓。翠挹群峰齊毓秀,影浮七級獨含清。凌云更作孥云勢,就日應同捧日情。風過金鈴音鳧鳧,頓教俗耳洗琶箏![詳細]
382、煙臺西炮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煙臺西炮臺
  西炮臺國防公園煙臺西炮臺國防公園位于芝罘區(qū)西北部的通伸崗上,最高海拔106米,面積10.7公頃,在西炮臺公園的西側(cè)垛山頂上,于1985年建有烈士紀念碑。園中建筑面積0.3公頃,城墻0.1公頃,喬灌木10萬株,因山上建有護衛(wèi)煙臺的海防炮臺,并與東炮臺相對峙,所以得名為西炮臺。西炮臺始建于清光緒二年(1876年),當時炮臺上安裝的是土炮,并修筑圍墻、望樓以加強海防,光緒十三年(1887年),又增修炮臺,共八座,現(xiàn)保存完整的有四座,最大的炮臺周長31米,圍墻高2米,城墻寬近1米,全長800余米,有射口200余個。西炮臺由圍墻、甕城、大小炮臺、演兵場、地下指揮所、彈藥庫等組成。隨著煙臺的對外開放,1979-1981年,經(jīng)過整修,面貌恢復原狀,是我國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既具古代城堡特點,又具近代先進軍事設施的封閉式古炮臺群,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另外,西炮臺地勢突兀,位置險要,面對海疆,視野開闊,在發(fā)生戰(zhàn)……[詳細]
漆女城遺址
  俗稱七女城。即春秋邾國漆邑,后屬魯國。《左傳·襄公二十一年》載:“邾庶其以漆、閭邱來奔”。西漢劉向《列女傳·卷三魯漆室女》記魯穆公時漆室女之事跡,后稱該地為漆女城!端(jīng)注》記其地為漆鄉(xiāng)。清光緒十八年版《鄒縣志》記其他曾出土7個銅鼎,一個小鼎上刻有“永宅用” 3字。據(jù)此考察漆女城在東周時期,應有大型貴族墓葬存在。遺址位于鄒城市城西4公里處,是以山東龍山文化為主兼及周至漢代文化的遺址。遺址高出周圍農(nóng)田2至3米,為一臺形高地,并由東北向西南部呈斜坡狀,東西長120米,南北寬100米,總面積2萬平方米。土質(zhì)多為黑灰色,古文化堆積厚度3米左右。地表散布東周鬲足、盆沿、豆柄和漢卷云紋瓦當、繩紋板瓦、陶甕以及隋、唐瓷片、唐蓮花紋瓦當殘片等,并有龍山文化陶片暴露。從斷崖上發(fā)現(xiàn)龍山文化地層,厚0.5至1.5米,土質(zhì)較硬,呈黃褐色,內(nèi)含紅燒土粒、木炭屑等。龍山文化灰坑呈鍋底狀。1957年,鄒縣進行文物普查時……[詳細]
魯西南戰(zhàn)役紀念館
  魯西南戰(zhàn)役紀念館占地123畝,總建筑面積6000余平方米,分為魯西南戰(zhàn)役陳列館和魯西南戰(zhàn)役全景畫館兩個部分。采用取“聲、光、電”等現(xiàn)代技術(shù),展現(xiàn)從劉鄧大軍搶渡黃河到以羊山戰(zhàn)役勝利結(jié)束為標志的魯西南戰(zhàn)役的全過程。魯西南戰(zhàn)役紀念館內(nèi)陳列著許多的珍貴的歷史照片、電文、書信等革命文物,其中有毛澤東主席給劉、鄧-的親筆電文,劉伯承、鄧小平同志過黃河后的合影、挺進大別山途中的照片和參加過魯西南戰(zhàn)役的-、-等五十余位老將軍、老領(lǐng)導的親筆題詞,以及有關(guān)魯西南戰(zhàn)役的書籍、軍戰(zhàn)史、影集、錄音、錄像等歷史資料。館內(nèi)新建設的全景畫館,高19.47米,寓意戰(zhàn)役發(fā)生在1947年,它是按照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的標準建設的一座利用聲、光、電等現(xiàn)代先進技術(shù),采取360度全景投影技術(shù)布展,再現(xiàn)當年戰(zhàn)斗情形,讓觀者身臨其境,重回1947年夏天的羊山集。為紀念魯西南戰(zhàn)役中數(shù)千名革命烈士,2009年擴建并改造了魯西南戰(zhàn)役紀念館,館名由曾……[詳細]
385、泰山五賢祠
泰山五賢祠
  泰安市泰山五賢祠,在普照寺西北。祠東有投書澗,西有香水峪,溪水環(huán)流,山石林立。唐代周樸在此創(chuàng)建棲真觀。北宋學者孫復、石介在此建泰山-院。理學家胡瑗曾訪學至此。明嘉靖年間在此建祠,祀孫、石二先生,題額“仰德堂”,后增祀胡瑗,稱三賢祠。至清道光年間徐宗干重修時,又增祀宋燾和趙國麟,遂易名五賢祠。祠分東、西兩院:東為五賢祠,有大門、正殿及東西配殿;西為講書堂,有正房和西配房。馮玉祥曾在此攻讀《春秋左傳》,著《春秋左傳札記》。祠后石崖上有題刻“講書臺”、“授經(jīng)臺”、“千秋道岸”、“能使魯人皆好學”等,多少讓人看出些儒家學府當年的影子。祠前溪畔有石亭,額書“洗心亭”,上有清人賈培榮題聯(lián):“真山水不須圖畫,大圣賢皆自奮興。”亭內(nèi)有金題聯(lián):“云過峰頭留墨氣,水來祠畔度書聲!彼拿娼詾榍宕祟}聯(lián)。惟馮玉祥在亭內(nèi)題的標語:“你忘了沒有,東三省被日本人侵占了去,有硬骨頭的人應當去拼命奪回來!”,并刻東北三省的……[詳細]
東海峪遺址
  東海峪遺址位于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qū)石臼所東南海峪村西北。遺址總面積8萬平方米,其東北部高出周圍地平面2.2米,當?shù)胤Q為“鏊子頂”。1960年被發(fā)現(xiàn),1973年以來曾進行過三次考古發(fā)掘。全國僅有的兩件完整的蛋殼黑陶鏤孔高柄杯均出土于東海峪遺址,位居1992年中國文物精華展中200件文物珍品之一。該陶器高26.5厘米,囂壁薄處僅有0.2—0.3毫米,每件重量僅22克,造型規(guī)整,質(zhì)地細密,厚薄均勻,色澤光亮漆黑,代表了龍山文化制陶藝術(shù)的最高水平。此外,遺址還出土磨制石器等文物。東海峪遺址下層出土的陶器如黑陶高柄杯、細頸袋足、夾砂鼓腹罐以及鼎、壺、觶等,都具有大汶口文化晚期的特征。據(jù)放射性碳素斷代并經(jīng)校正,年代為公元前2860~前2690年。中層器物中,如蛋殼黑陶高柄杯、觶形杯、等腰三角形堆紋鼎足等,既是由下層同類器物演變發(fā)展而來,又是上層同類器物的祖型。中層遺存具有從大汶口文化向山東龍山文化過渡的……[詳細]
坊子德日式建筑群
  坊子,是一個伴隨帝國主義殖民擴張而痛苦誕生,畸形成長,迅速膨脹的百年古鎮(zhèn)。十九世紀中葉前,坊子并不存在,原址周邊只有前后張路院,南北寧家溝等,東西王家莊。自1898年3月,德國利用“曹州教案”,逼迫清政府簽訂《膠澳租借條約》,依據(jù)這一不平等條約,德帝國主義獲得了膠濟鐵路修筑權(quán)和沿線15公里范圍內(nèi)的礦藏開采權(quán)。同年4月,德國在前后張路院和南北寧家溝之間開鑿煤礦,因礦井附近有一小鋪名為坊子,德開煤礦便以坊子冠名。1902年的夏天,德國人修筑的膠濟鐵路修至濰縣,由于德國覬覦坊子當?shù)刎S富煤炭的叵測居心,本應一路西行的膠濟鐵路在坊子不合邏輯地繞了個大彎轉(zhuǎn)向了東南。隨著德國在此開煤礦、修鐵路、建車站、蓋教堂、開醫(yī)院等,各地勞工和僑民在此聚集定居,該區(qū)域日漸興隆,坊子也由此成名。1914年9月,德日開戰(zhàn),日本以戰(zhàn)勝國身份強行接管了德國在坊子的一切權(quán)益,日本帝國主義在原先德國人遺留的城市建設與工業(yè)設施基礎(chǔ)……[詳細]
聊城禮拜寺
  聊城禮拜寺位于聊城市東昌府區(qū)樓東大街路北禮拜寺街,現(xiàn)為聊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禮拜寺又稱清真東寺、大禮拜寺,始建于明永樂年間,由東昌府守備白粼主持興建。整個建筑占地3400平方米 ,建筑面積1260平方米 。全寺建筑布局對稱嚴謹,構(gòu)思精巧,磚木結(jié)構(gòu)凝重肅穆,泥金彩畫富麗堂皇。在中國傳統(tǒng)的宮殿式建筑形式上帶有濃厚的阿拉伯裝飾風格,形成了中國式伊斯蘭教建筑的獨特形式。走近禮拜寺,就能看見一座6米多長的影壁,影壁青磚筒瓦,大脊長伸,青磚疊砌,更有束腰浮雕,圖案精美。底座浮雕上頂祥云吉瑞,下枕如意平安,中部圖案是樹上懸鐘,鐘下擺棋,棋旁立爐,惟妙惟肖,意境悠遠。但浮雕上均無人物,故曰四無:有棋無人下,有鐘無人敲,如意無人佩,爐在無香燒。主要原因是伊斯蘭教在清真寺裝飾時常用植物紋、幾何紋和阿拉伯文字,但禁用動物、人物紋樣。繞過影壁,便到了清真寺第一進院落。一進寺內(nèi),10余米高的望月樓矗立眼前,樓為亭……[詳細]
昌慮故城遺址
  昌慮故城遺址位于土城村,座落在滕州城東南30公里。地處薛河北岸,與陶山隔河相望。明萬歷和清道光《滕縣志·古跡》中均云:“昌慮城,亦曰濫城,城周十里,有子城。”抗戰(zhàn)前夕,該城仍完整,部分女墻依稀矗立,北、東、西3門都較完整;北門樓有磚制橫額“昌慮”二字,東西橫排,柳體正楷,是唐代遺物。濫城是小邾國屬地。濫邑為小邾國重要城池,東漢始改為昌慮縣。該城西北角炮臺上有一塊長1.5米,寬約1米的石刻,有“濫邑”字樣?箲(zhàn)前夕,韓復榘曾下令重修昌慮城,才把濫邑女墻拆平。據(jù)傳,清末為防太平天國軍隊攻城,曾重修,女墻修得很完整。這次重修時,西門外有民工劉開祥掘出將軍尸骨一具,骨骸作佩劍狀。有一虎符,劉開祥拾得,拴在腰間,晝夜跟隨,劉死時帶入墳墓。據(jù)此分析,這具骸骨是春秋時將軍,死時配虎符葬于城下。內(nèi)城2米以下還發(fā)現(xiàn)有陶制地下管道,延伸到西南里許薛河北岸,為漢代陶瓦。這座古城,自春秋到隋末為政區(qū)治所。唐以后淪……[詳細]
390、部城遺址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部城遺址
  部城遺址位于夏鎮(zhèn)西南部部城前村內(nèi),東抵大運河西岸,西至沙谷堆村,南達湖堤,北到老運河。呈正方形,邊長約2000米,400萬平方總面積米。明代的部城建于遺址之上,而面積小于遺址。南部鳳凰嘴有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古墓。部城,俗稱作“夏鎮(zhèn)西城”,因為在此設置工部分司,又因這里常駐維護漕運安全的部隊,所以又稱為“部城”。遺址于夏鎮(zhèn)西南部部城社區(qū)、劉村社區(qū)、青山社區(qū)、古樓村、沙谷堆村、南門口以及南門外村區(qū)域內(nèi),東抵大運河西岸,西至沙谷堆村,南達湖堤,北到老運河。呈正方形,邊長約2000米,總面積400萬平方米。明代的部城建于遺址之上,而面積小于遺址。南部鳳凰嘴有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古墓。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駐地-夏鎮(zhèn),原為古城,由廣戚、部城(西城)和夏鎮(zhèn)寨(東城)三部分而組成。夏鎮(zhèn)西北部是廣戚城遺址,為秦代廣戚縣縣城,秦朝末年,劉邦攻薛縣(薛國故城,舊稱“薛城”)殺泗水郡守壯,還軍亢父(今濟寧市區(qū)南部亢父故城)、……[詳細]
391、坡里暴動舊址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坡里暴動舊址
  坡里以東郭店屯、九都楊一帶,是貧困農(nóng)民集中的地方。在0員楊耕心等宣傳發(fā)動下,這里農(nóng)民的覺悟日益提高,提出了打倒帝國主義、拆毀教堂、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口號。當時,陽谷韓莊一帶有一支韓建德領(lǐng)導的打擊土豪劣紳的農(nóng)民武裝,后來楊耕心與韓建德建立了聯(lián)系。楊耕心闡明0的主張,韓建德表示愿意跟0干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yè)。在楊耕心、聶子政的具體指導下,由韓建德部和農(nóng)會會員組成了近百人的骨干武裝。1927年10月0東昌縣委(又稱魯西縣委)成立后,根據(jù)省委指示和魯西政治、經(jīng)濟形勢,決定在坡里舉行武裝-。1928年1月14日(舊歷丁卯年臘月二十二日)晚,韓建德、聶子政率領(lǐng)-隊伍利用教堂晚上要做“晚禱”,教徒可自由出入的有利時機,一舉攻進并占領(lǐng)全部教堂,將二三百人的護院、打手、主教、修女及教徒集中控制起來,繳獲長短槍四五十支、子彈萬余發(fā)、銀元2.7萬元、糧食數(shù)千擔及其他大批物資。次日,王寅生、張干民和楊耕心等迅速趕……[詳細]
392、劉公廟
劉公廟
  劉公廟是為紀念東漢少帝劉辯之子劉民及其夫人積德行善、扶危救難而建的一座祠廟。歷史上,由于天災、戰(zhàn)亂等原因,該廟曾數(shù)次移址、幾經(jīng)修復,但香火一直不斷。據(jù)史志記載,劉公廟始建于明代。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北洋海軍在劉公島成軍,駐島護軍統(tǒng)領(lǐng)張文宣,為使軍民獲得劉公劉母的護佑,出資重修劉公廟。清政府的海軍大臣奕環(huán)親王和李鴻章,在檢閱北洋海軍的儀式中綿進廟叩拜,北洋海軍將士每次出海或作戰(zhàn)都到廟中進香叩拜。1898年英國強租威海衛(wèi),劉公島上的土地和房屋被英國全部購買,迫居民遷出島外,劉公廟隨遷島外,現(xiàn)廟已不存,但留有一碑載“神本依人,廟遷島外”。劉公島上的原劉公廟遺址仍存。為豐富劉公島的人文景觀,1994年再建劉公廟,占地800平方米,前置進山門,左右鐘鼓樓,前院上一臺階進中院,東側(cè)殿匾額題“瓊島蒼!,西側(cè)殿匾額題“千古流芳”,兩殿各塑五組彩色泥塑,述說劉公劉母神跡及劉公島兩千年的歷史變遷……[詳細]
天福山革命遺址
  天福山革命遺址位于文登市文登營鎮(zhèn)(原天福山鎮(zhèn))天福山上,北距溝于家村1.5公里。1937年12月,在中國共產(chǎn)黨膠東特委的領(lǐng)導下,在天福山舉行抗日起義,成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隨后與日本侵略軍激戰(zhàn)于牟平縣城南的“雷神廟”,打響了膠東人民抗日第一槍。1959年,文登縣文化館派員在天福山革命遺址的中共膠東特委臨時會議舊址屋內(nèi)辦起了宣傳天福山起義的連環(huán)畫小型展覽,到1973年,建成天福山起義紀念館和天福山起義紀念塔。 天福山起義紀念塔,塔基長5、寬5米,塔體底部長2、寬2米,塔體總高12.24米,全用當?shù)匦庐a(chǎn)的青花石和白理石砌成。塔正面題“天福山起義紀念塔”,塔裙題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天福山起義紀略”。 天福山起義紀念館原建面積600平方米,位于紀念塔西,陳列有關(guān)天福山起義的革命文物和史料,同年秋正式對外開放。1989年拆除16間簡易展廳,在原址上重新擴建一座4……[詳細]
394、汶陽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汶陽遺址
  汶陽遺址位于泰山東南麓萊蕪鳳城街道辦事處汶陽村北汶河之陽的高臺地上,1983年3月劉慧、王其云、崔秀國等發(fā)現(xiàn)。遺址南北長500多米,東西寬300多米,臺高出四周平地2.5米左右,表面呈魚脊形,文化層在地下0.3米左右,厚約0.5米至1米。此前一般認為汶陽遺址的年代范圍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至龍山文化時期,事實上其文化內(nèi)涵要遠比這兩個時期要豐厚。大量的打制石器的發(fā)現(xiàn),證明了此地遠在舊石器時代就是人類先祖的居住地,而盤龍大街南邊原“掃砟地”大量唐宋瓷器的出土以及窯址的發(fā)現(xiàn),說明汶陽一帶在唐宋時期絕對是一個大的聚落中心。而此遺址青花瓷器以及其他明清器物的少見,說明了在明清時期,聚落中心已經(jīng)轉(zhuǎn)移到別處。但是,從舊石器時代至元,長達上萬年的人類文化遺存,仍舊使這個遺址成為萊蕪市最有研究價值的遺址。以盤龍大街為界,汶陽遺址被人為分為了兩部分,而且都分別被企業(yè)占用作了企業(yè)廠房。南半部分地面散落著大量的白瓷器……[詳細]
濟寧清真東大寺
  東大寺座落于濟寧南關(guān)回族聚居區(qū)內(nèi),是魯西南伊斯蘭教活動中心,1992年由省0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jù)考,寺院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間(1426-1435)。部分古建專家認定寺院建筑的偉大壯麗,確是前所少有的,為全國清真寺建筑之最。明朝以來歷代均有修葺,清朝乾隆年間敕建始成最后規(guī)模。1980以來,0撥款,群眾樂捐55萬元,進行了全面修整,古寺面貌煥然一新。東大寺規(guī)模宏偉高大巍峨,全寺面積62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4518多平方米,坐西朝東,主體建筑石坊、大門、邦克亭、大殿、望月樓、后門牌樓,排列在東西軸線上,左右為南北講堂,水房等等。重重迭落,布局嚴密,結(jié)構(gòu)合理,做密集形處理,是中國伊斯蘭教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大殿建筑面積1057平方米,最寬27.5米,進深41.5米。大殿基座高1.3米,殿內(nèi)以40根光亮照人的朱紅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支撐。全殿有卷棚殿、前殿和后窯殿三部分,以勾連搭形式組成,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