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性色,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99啪,黄色亚洲一区网站入口,国产裸体裸拍在线观看,校花高潮喷水视频,天天操,天天摸,天天搞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廈門市旅游

廈門市文物古跡介紹

鼓浪嶼近代建筑群
  福建省廈門市鼓浪嶼區(qū)。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英國在此設立領事館后,美、德、法、日等國相繼在此建立領事館。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被迫劃租界,1941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被日本獨占,直到1945抗戰(zhàn)勝利才得以收回主權。留下許多風格各異的房屋建筑。有古羅馬風格及至現(xiàn)代風格,故被喻為“建筑博物館”。……[詳細]
潯窟烈士陵園
  潯窟烈士陵園位于大嶝街道潯窟社區(qū)后山松仔旁邊。陵園修建于20世紀70年代,墓區(qū)長30米,寬20米,占地面積約600平方米,抗日戰(zhàn)爭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及1958年“八二三”炮擊金門戰(zhàn)役中犧牲的烈士骨灰殖從大嶝三島原烈士墓園遷此。紀念碑坐東朝西,花崗巖長方條石砌成,以六角形基座構成,墓頂端為五角星,基座邊長2.63米,高1.3米,碑高1.9米,寬0.91米。厚0.15米,碑體正面鐫刻“烈士陵園”,左側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右側落款“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島部隊 福建省同安縣大嶝公社”。墓碑周圍有花崗巖護欄平臺,紀念碑北側立有1997年《烈士碑記》,記載烈士犧牲經(jīng)過及烈士英名,碑高1.38米,通寬1.8米,三級臺階基座。1939年,黨組織派謝振群到大嶝雙滬國民學校以教書為掩護,聯(lián)系島上其他學校教師鄭素文(女)、張清溪、謝朝樅、鄭震環(huán)、鄭文謀、鄭宗熙、許水盤等八人,參加地下組織的抗敵后援會,進行開……[詳細]
23、蘆山堂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蘆山堂
  蘆山堂蘆山堂在城區(qū)西北隅葫蘆山南麓,是五代后晉開運年間“蘆山”蘇氏二世左屯衛(wèi)將軍蘇光誨始建的府第,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世界鐘表鼻祖、古同安唯一的宰相蘇頌誕生于此。英國科學家李約瑟稱贊“蘇頌是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蘇頌(1020—1101)字子容,莊歷二年(1042年)進士,官至宋哲宗的丞相,是我國宋代偉大的科學家。元祐元年(1086年)11月,蘇頌奉詔組織一批科學家復制水運儀象臺,元祐三年復制成功。這種世界最早的天文鐘以水力運轉(zhuǎn),集天象觀察、演示和報時三種功能為一體,是現(xiàn)代天文活動圓頂、轉(zhuǎn)儀鐘、擒縱器的鼻祖,這三項發(fā)明領居當代世界第一,他的發(fā)明制造比歐洲的羅伯特.胡克早六個世紀。他編寫的《新儀象法要》附有星圖63種,記錄恒星1434顆,比300年后西歐星圖記錄的星數(shù)還多442顆。他編著的《本草圖經(jīng)》,記載了300多種藥用植物和70多種藥用動物,……[詳細]
瞰青別墅
  西林·瞰青別墅坐落于永春路72、73號,為旅越華僑黃仲訓的私人別墅。1918年,黃仲訓在日光巖北麓建造了“瞰青別墅”。1927年,又在日光巖西北側建成西林別墅,F(xiàn)為廈門鄭成功紀念館館址。西林·瞰青別墅均為歐式建筑。建筑特點西林別墅:坐南朝北,磚混結構,地上三層(局部四層),半地下一層。建筑面積1360平方米。東、西、北三面設外廊,北外廊3樓中部加設外突半圓形敞廊,南面二、三樓加設窄外廊。墻體勒腳下為花崗巖條石砌筑,勒腳上為清水紅磚。三樓頂為平頂,四周砌高1米的女兒墻,東南角設觀景亭。四樓頂為四坡頂,屋面鋪灰色機平瓦。柱頭為愛奧尼和科林斯混合柱式。入口處以高大的臺階、半圓形拱門和半圓形敞廊構成建筑物的核心通道。瞰青別墅:坐東朝西,磚木結構,共兩層,建筑面積459平方米。平面呈前廊式布局,前廊中部外突呈曲形。墻體勒腳下為花崗巖條石砌筑,勒腳上為磚砌外抹灰粉白。屋頂為四坡頂,屋面鋪灰色機平瓦。保……[詳細]
25、鳳山祖廟
鳳山祖廟
  鳳山祖廟鳳山祖廟位于灌口鎮(zhèn)灌口街北側,始建于明朝啟禎年間。該廟原為兩落宮殿式結構的建筑物,幾經(jīng)歷代重修,F(xiàn)在前殿是由海峽兩岸信徒集資,按清乾隆丙午年(公元1786年)式樣修葺一新;并留有一堵乾隆丙午年修建的青石窗雕及盤龍石柱,青石獅及石柱楹聯(lián)原物。楹聯(lián)都是前清時期同安的舉人,太學生所書,作對工整,書法技藝精湛。后殿是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由仰光同安縣仁里公會捐建混凝鋼筋建筑,廟內(nèi)祀奉李府清元真君二郎神,其中殿的八幅青石窗雕記載著該神的來歷。青石窗雕描畫著孽蛟興風作浪,一老一少正與孽蛟搏斗;后江上風平浪靜,祥云朵朵,一老一少駕著被馴服的蛟龍,迎著彩云,冉冉上天。二郎神是中國民間神話中的水神。據(jù)《中國宗教祠典》釋:二郎神系指戰(zhàn)國時代秦蜀郡守李冰三次子,因“除蜀郡都江之孽蛟,有水功”后人遂在今四川灌縣立廟紀念。宋真宗時追封為“清云妙道真君”。灌口鳳山祖屆與臺灣、海外淵源關系密切。明末清初,……[詳細]
李增皆故居
  李增皆,字益伯,號謙堂,清代馬巷侯濱人,浙江水師提督李長庚從子(李廷鈺之弟)。嘉慶三年(1798年)隨從父李長庚征戰(zhàn)蔡牽海上武裝集團,非常得力。十二年(1807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李長庚在粵海黑水洋被蔡牽大炮擊斃,李增皆憤激流涕,決心以消滅蔡牽為己任。不久隨水師邱良功(金門后浦人)率八百人為先鋒,采用鐵簽戳入賊船的方法,繼續(xù)在黑水洋圍剿蔡牽。十四年八月十七日,海戰(zhàn)非常激烈,“兩軍皆拼死狠斗,兵刃短接,火箭橫飛”。激戰(zhàn)兩天一夜,蔡牽寡不敵眾,眼看大勢已去,只好裂船沉海身亡。此次海戰(zhàn),雙方傷亡巨大,李增皆將士得活者僅十九人,他自己在戰(zhàn)斗中也負傷落水,后獲兵士救起。李增皆在洋二十余年,大小二百余戰(zhàn),由于戰(zhàn)功累累,由偏裨升至廣東水陸提督。道光年間授南洋總巡大使,賞換雙眼花翎,賞玉扳指一。整理出版其父遺著《外海水程戰(zhàn)法紀要》。道光十九年(1839年)九月十七日卒于廣東任上,歸葬馬巷陳坂大宅。李增皆故居……[詳細]
27、梵天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梵天寺
  梵天寺位于大輪山南麓,為福建省最早佛教寺廟之一,與福州鼓山涌泉寺、莆田廣化寺、泉州開元寺、漳州南山寺連為福建沿海一線的名寺。在廈門與南普陀寺同為閩南著名的佛寺。梵天寺距同安縣城1公里。創(chuàng)建于隋代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原名興教寺、有庵72所。宋熙寧二年(1069年),合為一區(qū),改名梵天禪寺。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毀于火,明洪武十三年(1370年),名僧無為及徒智性等和尚募緣重建法堂及寢室,十七年重建金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jīng)閣、文公書院、千佛閣、仰止亭、魁星閣等建筑群,由下而上、層層疊起,座落在大輪山南坡山谷一條中軸線上。宋朱熹為同安主簿時,常到梵天寺游玩,留下多處摩崖石刻,明代王京建筑的仰止亭、劉裳建的石瞻亭、林希元倡導的紫陽書院等,都是紀念名儒朱熹的重要歷史建筑。寺院里還有一座建于宋代(元祐年間即1086-1094年)的婆羅門佛塔,三層方形,石構實心,高4.6米,須彌座……[詳細]
28、馬巷忠義廟
馬巷忠義廟
  馬巷建廳后,按清廷禮典,地方官朔望必須到城隍廟、文武廟(文廟已廢,近擬再修)祭拜。因此這些神廟應運而建。馬巷忠義廟位于舊魚街(今朱王公路橫街頭),坐西面東,為一進一拜亭的磚木結構,建筑面積約50平方米,奉祀武圣人關羽。該廟保存良好,在“文革”初破“四舊”運動中,竟也因群眾保護而幸存。神廟經(jīng)多次修葺,美侖美奐,古色古香。每逢朔望,街上的攤販、商人及信眾魚貫赴廟膜拜,祈財祈壽祈平安。武廟主殿高懸“忠義廟”大匾,兩側楹聯(lián)是:“忠于漢室毅獻丹心照日月,義在桃園甘酒熱血譜春秋”。歷史上關羽以其忠義神武深得民心。歷朝也多次加封至“蕩魔大帝”、“關圣帝君”,成為與孔子并肩的武圣人,列入國家典祀。關帝在臺灣香火極旺,全島多達192座,新竹青草湖后山普天宮塑立的關公偶像,總高達50m,儼如天神下凡。據(jù)傳,嘉靖年間東山縣銅陵鎮(zhèn)關帝廟的香火已傳入臺灣,故今臺灣武廟多以東山關帝廟為祖廟。南洋華人大小店鋪、公司也多……[詳細]
29、太平巖寺
太平巖寺
  “太平巖去城東二里許,在萬石巖之東,中巖之上,舊為鄭氏讀書處!碧綆r寺,位于萬石植物園西山南麓,與鼓浪嶼相對,隔海相望,風起云涌太平巖寺猶如掛在云霧飄渺之中。寺院林木環(huán)抱,泉水叮咚,風景清幽,飛檐雀瓦與叢林磊石相掩映,更顯幽深靜謐,側峰數(shù)塊狀如大象朝拜的巨巖,又給寺院增添了神奇的魅力。太平巖寺是當今廈門二十名景之一。太平石笑,古即廈門小八景之一;鄭成功讀書處,屬市級二級保護文物;臨蟾宮遠可眺筼筜景色,探海云洞能賞泉飛流,不僅是文人雅士吟詩賞景的好地方,也是游客消暑度假的好去處,更是佛教四眾弟子凈化心靈,精進修學的精神家園。古剎莊嚴古樸、氣宇不凡,具著佛教文化的肅穆和原始生態(tài)的靈性,巖寺一園一塔、一殿一佛、一山一水皆如有靈之物熠熠生輝,寺院與周邊的景色自然融合,吸引十方禮佛香客之集。地址:廈門市思明區(qū)虎園路2號門園林植物園(萬石植物園)內(nèi)類型:寺廟游玩時間: 建議1小時電話: 0592-2……[詳細]
30、種德宮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種德宮
  種德宮最初坐落于廈門鼓浪嶼西部雞母山向北延伸支脈西麓坡地瀕臨小河處,背山面海,信眾稱為大道公庵。以后庵未知何故停止祀奉大道公活動,故稱其庵為舊庵;稱庵前之河為舊庵河。據(jù)傳說大道公神像被請進種德宮祀奉的年代,大約是在明成化(1455年-1487年)年間。在上述種德宮停止活動后,聚居在現(xiàn)今內(nèi)厝沃路(內(nèi)厝澳路)與雞山路的居民,又募資在鼓浪嶼西北部俗稱灣仔尾山東南麓坡地(現(xiàn)編為內(nèi)厝澳路門牌373號)新建一座種德宮。 其始建年代,志書未載。種德宮是一座三門二進殿宇,建筑面積約78平方米。宮后及宮右另筑護厝,整座宮宇掩映于古榕樹下,環(huán)境幽靜,總占地面積約600平方米。正中大門頂石梁橫刻:“保生大帝”四字。其上懸掛直書“種德宮”木匾。中門兩側剛門框石柱上分別刻著:“點水活生靈,廟祀桑邦弘種德”及“一絲神脈里,綸封大帝尚真人”的聯(lián)對。宮門兩旁各安置一雙精雕大石獅。進入宮門為拜殿,殿中安置一供桌,桌之前有一……[詳細]
31、進明寺
進明寺
  廈門市進明寺位于思明區(qū)黃厝溪頭下4號,座落在風光迤邐的濱海度假旅游區(qū)——環(huán)島路旁,是廈門唯一臨環(huán)島路的佛教圣地,與臺灣金門隔海相望,盡得地緣優(yōu)勢。該寺始建于清光緒年間(1875-1908),原為外道先天教傳教之所,后歸佛教。第一任住持為楊張玉姑,民國九年(1920年),富商蔣以德捐資重修,惜不久遭回祿之災,僅存“神靈感化”題匾一方及窗框數(shù)副。民國十二年,楊張玉姑圓寂,由其弟子蕭木筆、蘇東來繼承?箲(zhàn)時期,寺院經(jīng)歷炮火幾近毀壞。第三任主持陳愛痛姑不辭艱辛努力護寺,古剎終迎來新的生機。1992年,愛痛姑邀請閩南佛學院普端法師出任進明寺住持。法師除舊革新、弘揚正法,一時善信云集,儼然重興景象。2001年3月20日,寺院重建工程啟動,由山門、天王殿、鐘樓、鼓樓、主殿組成,主殿一層為地藏殿及念佛堂,二層為大雄寶殿,三層為藏經(jīng)閣,四、五層為觀音閣。仿唐風格,彰顯疏朗大氣、俊美平和之美。另建四層內(nèi)院,配……[詳細]
鼓浪嶼近代建筑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鼓浪嶼近代建筑”位于福建省廈門市廈門島西南側的鼓浪嶼上,由美國領事館舊址、日本領事館舊址、匯豐銀行公館舊址、天主堂、三一堂、安獻堂、八卦樓、西林·瞰青別墅、亦足山莊、菽莊花園等10處共13座建筑組成,這些建筑濃縮了鼓浪嶼近現(xiàn)代的發(fā)展史,是研究中國淪為殖民地半列民地社會的實物資料。(1)美國領事館舊址:四周由圍墻各向外延伸10米;(2)日本領事館舊址:北面以鹿礁路為界,東、西面各外延15米,相鄰建筑納入保護范圍,南接天主堂保護范圍;(3)匯豐銀行舊址:西面以鼓新路為界,東、南、北面各外延10米;(4)天主堂:東、南、西、北各外延15米,相鄰建筑納入保護范圍;(5)三一堂:北、南、東面以安海路為界,西以永春路為界;(6)安獻堂:東、南、西、北面各外延15米,與雞山路交界處以路為界;(7)八卦樓:東、北面以鼓新路為界,西、南面各外延30米,相鄰建筑納入保護范圍;(8)西……[詳細]
33、馬巷城隍廟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馬巷城隍廟
  馬巷城隍廟馬巷城隍廟位于同安區(qū)馬巷鎮(zhèn)同安第二中學南側100米處!俺勤颉北臼侨祟悓ψ匀坏某绨荩髞硌葑?yōu)樯,“城隍爺”成了城市的保護神。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曾于洪武三年(1370)下詔天下府、州、縣都要建城隍廟,縣一級的城隍為“顯佑伯”。同安縣的城隍廟廢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馬巷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設“廳”,直屬泉州府。嘉慶十二年(1807年)遷此重建。建國后曾作同安第二中學學生宿舍,1989年由三胞捐資重修并塑神像。廟為二進磚木結構,面闊三間,寬10.75米,總進深24米。前進明間為九脊筒瓦頂穿斗式結構,五檁出前后檐,中梁下枋及枋下為石構件,飾有龍、鳳、牡丹等浮雕,兩內(nèi)墻嵌砌鏤空麒麟等神獸浮雕。大門石柱有光緒十三年(1887)以“顯佑”冠頭的石刻楹聯(lián):“顯戮冥誅任渠巧詐百端總難漏網(wǎng),佑賢輔道鑒爾真誠一片取不善旌”。前后進中有六檁卷棚式拜亭連接,后進為七檁加前后廊,硬山頂,飾以燕尾脊。該……[詳細]
同民安關隘
  同民安關隘位于翔安區(qū)內(nèi)厝鎮(zhèn)小盈嶺,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為宋代!巴癜病标P隘又稱“同民安”石坊遺址。位于內(nèi)厝鎮(zhèn)后垵村東北部小盈嶺西南坡,與南安交界處。關隘所在嶺口形如漏斗,東北風長驅(qū)直入,古代沙溪一帶民田苦為風沙所害,曾有一句諺語“沙溪七里口,無風沙自走。”南宋紹興二十三至二十七年(1153~1157年)朱熹任同安主簿時,在此建石坊植樹,堵截風沙,手書“同民安”三字刻于石坊上,寓意“以坊補缺,安定斯民”。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石坊塌圮。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馬巷秀才林應龍等呈請倡捐,就原址將坊改建為同安通往泉州之關隘,F(xiàn)存石砌關隘為東西向,南北拱門通道,長8.60米,高3.56米,拱門高2.44米,寬2.38米。關隘拱門上留用朱熹所題“同民安”石匾,東側石匾殘,南側石匾高0.5米,長1.63米,落款“朱熹書”。關隘東側立石碑,為同安知縣吳鏞撰寫的《改坊為關記》,字跡已風化模糊![詳細]
集美學村
  集美學村位于集美旅游區(qū)內(nèi),為陳嘉庚先生傾資創(chuàng)建,現(xiàn)在,已經(jīng)由國家教委批準統(tǒng)一成為“集美大學”。原集美學村包括:廈門水產(chǎn)學院、集美航海學院、集美師范?茖W校、福建體育學院、集美歸國僑生補習學校、中國語言文化學校、集美財經(jīng)專科學校、集美中學、小學、幼兒園;集美學村有福南大會堂、圖書館、體育館、音樂廳、還有游泳池、龍舟池、醫(yī)院、航海俱樂部等設施。集美學村既是鐘靈毓秀之地,又是凝集眾美的觀光風景區(qū)。集美學村在陳嘉庚先生親自指導下創(chuàng)立,其建筑融中西風格于一爐,體現(xiàn)了典型的閩南僑鄉(xiāng)的建筑風格。無論是高大壯觀的校舍堂館,還是小巧典雅的亭臺廊榭,無一不是琉璃蓋頂、龍脊鳳檐、雕梁畫棟,而細細看去,卻又各具匠心,無一雷同,人們稱其為“嘉庚風格”。尤其是集美中學的道南樓、集美僑校的南薰樓、航海學院的教學大樓,或巍峨挺拔,或凌空欲飛,極富個性。集美學村也因此成為廈門旅游的一個熱點。學村中的龍舟池為陳嘉庚先生于19……[詳細]